唐宪宗为何能成功削藩,实现元和中兴伟业?(6)

2021-10-10 12:19     360kuai

之后唐宪宗将反对讨伐淮西的官员贬官,为平定淮西创造了良好的朝野舆论。

虚怀若谷,勇于纳谏

唐宪宗十分景仰唐太宗和唐玄宗,因此注意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

唐宪宗对大臣说过:“朕览国书,见文皇帝行事,少有过差,谏臣论诤,往复数四”。因此他要求大臣“每事十论,不可一二而止”。

宰相李绛直言敢谏,元和五年,李绛面陈宦官吐突承璀专横跋扈,言语尖锐。唐宪宗听了十分恼怒,认为李绛说话太过分了。

李绛回答说:“臣若畏避左右,爱身不言,是臣负陛下;言之而陛下恶闻,乃陛下负臣也。”

唐宪宗被李绛的忠心感动,称赞他“真忠臣也”。

如果李绛等人很久没有进谏,唐宪宗就会反省:“朕岂不能容受邪?将无事可谏也。”

在唐宪宗这种求谏若渴的感召下,大臣们都知无不言。

不断调整策略,纠正错误

唐宪宗的削藩并非一帆风顺,也存在失误。但是他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直到做出正确的部署。

征淮西时,唐军主将的三易其人,第一任主帅严绶,被裴度评价为无能之辈,他将军费拿来收买人心,滥赏将士以及贿赂宦官,在战场上他却毫无办法。第二任主帅韩弘的能力不错,但是他本身也是节度使,对于削藩他消极应付,因此战事拖延很久。最后唐宪宗确定裴度为主将,裴度上任后,罢监军,重用李愬,最终平定了淮西。

另外,淮西战场还未结束,唐宪宗就急于向成德开战,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征成德失败后,唐宪宗及时接受大臣的建议,暂时赦免了成德。集中兵力全力对付淮西,终于将淮西平定。

制定正确的削藩策略

唐宪宗的削藩,基本上按照先易后难、以藩制藩、避免两线作战的正确策略。

唐宪宗继位后,首先平定的三个藩镇西川、夏绥、镇海都是实力不强的藩镇,这些藩镇只是出现暂时性的割据,其周围各镇都忠于朝廷,不像河朔三镇那样结盟对抗朝廷。因此唐宪宗平定这三镇比较顺利。

先易后难,解决容易的,可以提高朝廷的震慑力,万一失败了,也不至于造成太坏的影响。

唐德宗时就是急于向河朔三镇开战,最终酿成“泾原兵变”和“四王两帝”的叛乱,大唐差点就灭亡。

唐宪宗还坚持以藩制藩的策略。平西川时,除了高崇文率领的神策军参战,还有山南西道节度使和东川节度使率兵助阵。平淮西时,更是动员16道兵马,讨伐淄青李师道,朝廷也动用了5个藩镇的人马。

六.结语

唐宪宗能够取得中兴的伟业,既是唐代宗和唐德宗打下的基础,也和唐宪宗个人能力相关。

可惜的是,唐宪宗的元和中兴未能持久,在他死后,由于继任者唐穆宗昏庸无能,河朔三镇重新反叛,藩镇割据死灰复燃,其原因在于唐宪宗未能改变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节度使拥有重兵和掌握地方财赋的问题未得到解决。

因此,元和中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唐宪宗不失为中晚唐最杰出的帝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