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自从“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唐代宗、唐德宗和唐顺宗都曾尝试解决藩镇问题,最终都失败了。唐宪宗幼年时经历过由于削藩不当导致的“泾原兵变”,亲眼目睹了藩镇的飞扬跋扈和唐德宗的妥协和无能。
唐宪宗从小就仰慕唐太宗和唐玄宗,他继位后,日夜不忘恢复祖宗基业,他曾对大臣说:“今两河数十州,皆国家政令所不及,河、湟数千里,沦于左衽,朕日夜思雪祖宗之耻。”
唐宪宗在位十五年,他先后平定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成德、平卢、卢龙等藩镇,成为“安史之乱”后唯一一位再度统一天下,实现大唐中兴的帝王。
一.平定西川,确立以法度裁制藩镇的策略
永贞元年(805年)八月,唐宪宗刚刚登基不久,西川节度使韦皋病逝,其心腹刘辟自立为留后,并上书要求继任西川节度使。
唐宪宗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刘辟的请求,并任命袁滋为西川节度使,征刘辟入朝担任给事中。
刘辟早有割据西川之心,于是他招兵买马,准备以武力抗拒诏令。袁滋听到消息后,一直逗留不前,不敢前往西川赴任。
唐宪宗将袁滋贬官后,考虑到自己根基不稳,于是暂时妥协,批准刘辟任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使事。
但是刘辟得寸进尺,元和元年(806年)正月,他上书请求兼任三川节度使,被唐宪宗拒绝后,刘辟率兵攻打东川,准备武力夺取东川。
唐宪宗召集大臣商讨西川事宜,许多大臣以“蜀险固难取”为由,主张对刘辟姑息妥协。
宰相杜黄裳力排众议,“陛下必欲振举纲纪,宜稍以法度裁制藩镇,则天下可得而理也。辟狂戆书生,取之如拾芥耳!臣知神策军使高崇文勇略可用,愿陛下专以军事委之,勿置监军,辟必可擒。”
杜黄裳的这番话意义重大。首先它确立了唐宪宗一朝对待藩镇的策略:以法度裁制天下。其次是它对这次平定西川提供了可行之策,以高崇文为主将和不设监军是最后能顺利平定西川的重要原因。
元和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宪宗命高崇文带领五千神策军,并派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领兵两千助战,还有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也领兵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