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总统竟然是俄国间谍,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2024-02-06 11:42     凤凰WEEKLY官方号

表面是芬兰考古学者,实际是俄国骑兵上校。

文/王戡

“这个国家正在走向一个新的、伟大的未来;一个新的力量中心将在旧中国废墟上建立起来,全世界又将再一次把她当作大国因素而刮目相看。”1940年2月,芬兰军队总司令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如此评论中国。

此时,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正值第4年,中国军队从1939年底展开的“冬季攻势”接近尾声。苦于缺乏攻坚火力,这场声势浩大的反攻没有取得决定性战果,但一扫前几年接连战败的形象,引起国际舆论注意。中国此后不再进行全战线的出击,而是以后退作战、以逸待劳的守势作为决战模式长达近5年。芬兰抗击苏联入侵的战争,也在同一个月走向结束。拥有绝对优势的苏联军队付出巨大伤亡,终于突破以曼纳海姆的名字命名的防线。芬兰决定接洽停战。

苏联既是芬兰抗击的侵略者,也是中国抗日的援助者,三个国家如此奇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曼纳海姆对此想必不会惊讶,30多年前,他本人就曾与这三个国家发生联系。1906年到1908年,曼纳海姆进行穿越北中国之旅时,同时拥有两个身份:表面是芬兰考古学者,实际是俄国骑兵上校。

考古学者的荒野漫游

1906年8月,喀什噶尔兵备道道员袁鸿祐——清政府在南疆重镇喀什的最高长官,接见了39岁的曼纳海姆。袁道台到任已有五年,对远道而来的洋人并不陌生。不久前,他接见过法国考古学者保罗·佩里奥,后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自称姓伯,名希和,字履中。或许袁鸿祐对此印象过于深刻,为曼纳海姆签发临时护照时,也照着发音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马达汉”,意为“天马行空,直达霄汉”。

伯希和是第3次访华,准备从新疆、甘肃一路穿越北中国。曼纳海姆持有芬兰-乌戈尔学会的介绍信,原计划加入伯希和考古队。但是,伯希和认为曼纳海姆不懂汉语和中亚语言,又缺乏学术训练。曼纳海姆也把伯希和视为缺乏动手能力,“傲慢且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书呆子”。两人一拍两散,各自行动。

曼纳海姆在喀什逗留了半年多。他向英国总领事乔治·麦卡尼借了本语法书,自行学习中文,还向其他住在喀什的欧洲人了解当地情况,同时购置干粮、宿具,雇请马队、翻译和厨师。1906年末,曼纳海姆到南疆叶尔羌转了一圈,路上生了一场大病,多亏住在和阗的瑞典医生拉奎特照顾,才得以痊愈。曼纳海姆在拉奎特家过了圣诞节。虽然地处中国边陲,女主人却端出了圣诞粥、各式糕点、自酿的啤酒和鲜鱼。“这些圣诞食品使我们感觉完全处在北欧圣诞节的气氛之中”,它们勾起了曼纳海姆的思乡情。

1907年1月底,曼纳海姆离开喀什,出发东进,用一年时间穿越天山北路和河西走廊,抵达甘肃省会兰州。第二年,他历经陕西、河南、山西、绥远、察哈尔,于1908年7月抵达北京,结束整个行程。曼纳海姆曾说,马达汉这个名字“在检验我的证件的官员中非常受欢迎”,但用的时间并不多。抵达伊犁时,他收到了从北京发来的正式旅行护照。京官没有袁道台的情趣,把曼纳海姆完全音译,写成了“玛努厄黑姆”。“芬兰国的一位绅士使用两本护照旅行,对此在许多情况下我都无法解释。”曼纳海姆如此评论。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