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日本首相官邸网站
观察者网: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石破茂政府是一个明显的"短命内阁",对此您怎么看?这是否会影响之后的中日韩合作趋势?
詹德斌:石破茂政府是不是"短命内阁"?我觉得这很难讲,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其实,石破茂上台之前,很多人也不认为他能上台,我记得最后一轮投票之前,真正看好石破茂的人并不多。
可能很多人分析说,石破茂又是"撒钱",又是党内的少数派等等,所以认为可能石破茂是一个"短命内阁"。是不是如此,我们先按下不表。假设石破茂政府真的是"短命内阁",那毫无疑问,这会影响中国、韩国对日本政策稳定性的判断。
再加上最近韩国的政权同样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未来无论是进步派政权还是保守派政权,它的政策方向性都会出现变化。即便在日本,此前的岸田文雄也好,如今的石破茂也好,他们对于美日同盟、东亚区域合作的判断都不太一样。那么日韩国内政权的稳定性肯定会各自影响中日韩合作的预期与动力。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如果花了很多外交精力去推动,但结果对方换了一个政权,可能谈成的很多成果会泡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外交谈判的意义就比较有限。当前的中韩关系也是如此,在目前韩国政府所处的背景下,中国和韩国有许多实质性合作是很难去谈的,肯定更多是观望。即便从中国的角度,我们有很多促进中韩合作的事情要谈,但也宁愿放在同未来可能的新政府打交道的时候去谈,这样也有利于推动同新政府的关系。
所以前面如果假设石破茂是一个"短命内阁",那肯定会影响我们的合作。而且,如果我们假设它"短命"的原因跟日本的安全政策、东亚政策有关,甚至说跟对华政策有关,那就更加影响中日韩之间的政治合作动力了。
当年鸠山由纪夫一上台就提出"东亚共同体"的构想,结果马上就引起美国不满。如果这可以看成是鸠山由纪夫内阁"短命"的一个影响因素,那么我们去推动三国政治合作其实就会比较难。
观察者网:尹锡悦案自从2月25日最后一场辩论结束,已经过了近一个月仍未宣判最终结果。这也导致在本次外长会中,韩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因为韩国政坛目前不仅处于总统缺位的状态,而且没有人知道未来究竟是执政党继续执政还是会进入新的总统大选。您认为尹锡悦案拖延了那么久迟迟不定宣判时间,有哪些影响因素?另外,韩国法庭计划在26日对李在明做出二审裁决,因此外界也称3月是李尹二人的"生死局"。这两起案件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下一届总统选举的结果,对这两起案件可能引发的韩国朝野竞争,您怎么看?
詹德斌:三月会是韩国政坛的转折点和分水岭时刻,因为三月的这两个案子,一个是在野党党首,一个是执政党培养出来的总统,他们的命运将直接决定韩国政坛的未来走向,这种影响甚至不是短期的,可以说是中长期的。
当然,目前尹锡悦弹劾案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没有人能知道,但是我们能去分析。为什么尹锡悦弹劾案的最终宣判日不断推迟?在案情刚刚审理的时候,主审法官就明确讲道,总统弹劾案肯定是最紧急的,是要最优先判的。现在看来,不仅没有提前宣判,反而推迟了那么久,这意味着背后大概率是有"隐情"的。我觉得如果我们跟过去几次弹劾案相比,可以从几点去解释这个"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