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我觉得政治上的问题更重要,比如中日韩自贸谈判的主导权掌握在谁的手里?以日本为例,日本肯定不愿看到中日韩谈判的主导权落到中国手上,所以日本推动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现在还要把英国拉进来,进一步扩大CPTPP的范围。从自贸区的标准来看,CPTPP的水平的确更高一些,所以日本现在掌握一定的谈判主导权。
另一方面,日韩背后还有美国。美国当前的全球战略就是要全面遏制中国,所以美国肯定不愿看到日韩跟中国去谈自贸区合作,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困难。在全球战略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日韩两国真正参与三国自贸区合作的空间非常有限。除非像前面说到的,日韩意识到对于特朗普政府的这种做法,必须要寻求中日韩合作来实现战略对冲,不然我觉得是比较难的。
所以,中日韩三国首先要在政治上达成一定的共识,才有可能共同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协定的落实,才能给自贸区谈判的重启赋予更大的动力。否则,即使所谓的自贸区谈判重启了,某种意义上也只是做个样子,因为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观察者网:从历史上来看,中日韩合作的谈判成果通常难以真正落实,或是即便落实了却由于双边关系的突然恶化,或是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中断或停滞。您认为中日韩的这种内部脆弱性是否也是自贸谈判难以落实的原因之一?
詹德斌: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中日韩三国对于区域合作的认同不一样。在认同之前,首先需要有共同身份。
那么,日本是否将自己视为东亚国家呢?日本显然把自己视为西方国家的成员。韩国的尹锡悦政府就更不用说了,上台后马上"一边倒",急着要让韩国融入西方。
另一方面,中日韩在历史和领土纠纷问题上仍没有解决好,要知道历史对身份认同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如果欧洲没有解决历史认同问题,它能走到今天吗?所以历史、领土这些争议,都是决定主权国家合作的根本性问题,中日韩之间并没有完全解决。
因此,中日韩三国难以形成共同的区域认同,这是目前最大的根本问题。
即使我们有这样的认同,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前面说的--谁来主导东亚区域化合作呢?我们谈区域合作时,经常会讲这是霸权型的,还是欧盟这种法德"两架马车"共同驱动型的?过去,日本判断它可以主导东亚合作的时候,表现得相当积极,甚至传出当时要推动亚元区。
以今天日本、韩国的实力,它会觉得自己能主导吗?如果当它判断是中国主导的时候,日韩国内肯定就不同意,更不用讲美国不同意了。像美国这么大的外部因素,你都不能说它是一个干预变量,它可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阻碍因素。这个阻碍因素若无法消除,中日韩面对再好的机遇,也没有用。
但换句话说,中日韩今天的这种机遇是谁造成的呢?是美国,而不是中日韩三国本身。所以,美国随时都有可能收回这个所谓的机遇。在这个前提下,日韩对特朗普政府的认知是战略性判断还是战术性判断就很重要了。
观察者网:刚刚您提到中日韩,尤其是日韩,对于美国的战略判断很重要。就目前来看,虽然可以看到日本和韩国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仍然相当密切,但特朗普上台后,其本身政策的不确定性不断上升,而且比起同盟,特朗普显然更看重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他抨击韩国关税"不公平",还要求日本提高防卫预算。您如何看待特朗普与日本、韩国这两大盟友的关系发展,未来美日韩盟友体系的松动是否会更加明显?这种松动为中日韩合作带来的"窗口期"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