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财政对于M1的影响加大。近年来,财政对于经济的边际影响提升,政府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例抬升,广义财政力度对于M1的带动作用趋于凸显。财政发力如政府债集中发行并支出以后,将形成实体部门的收入与存款,从而带动M1增速上行。不过,由于经济内生动能不强,广义财政扩张未能带来内需的走强,居民部门定期存款保持较高增速,资金的活性不高,因此M1抬升的持续性不强。
3.口径调整后有何影响?
我国M1口径存在优化空间。根据IMF口径的界定,M0为流通中现金,M1指的是狭义货币,一般包括M0和活期存款,M2为广义货币,一般包括M1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与之相比,一方面,我国M1并未纳入居民活期存款,而随着银行卡和移动支付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个人活期存款也是流动性极强的支付工具;另一方面,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在日常支付中被广泛使用,自2019年1月起,此类客户备付金需全额交存至央行或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截至今年10月底的规模为2.4万亿元。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这两项均可研究纳入M1统计以完善货币供应量的范畴,央行未来或将制定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方案,并适当进行历史数据的回溯。除此以外,以余额宝、零钱通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及现金理财产品未来或也有望收至M1范围内统计。
中国M1统计口径窄于海外。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海外经济体相比,我国M1的统计口径相对较窄,首先,我国M1不包括居民活期存款,而美国、欧洲、日本、印度、加拿大和韩国等其他国家M1中均包括居民活期存款;其次,我国M1不包括财政活期存款,而美国和日本M1都将地方政府活期存款统计在内,欧元区M1则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活期存款;最后,我国M1中没有统计非银金融机构活期存款,而美国和欧元区M1中均包括非银机构活期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