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夫妻关系良好的家庭
一个家里,最重要的关系是什么?是亲子关系吗?错,是夫妻关系。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情感滋养"。爸爸爱妈妈,妈妈尊重爸爸,便是最好的家教。
父母之间感情融洽,不互相抱怨指责,也不彼此仇视,这个家就有了最稳固的根基。
因为孩子是从父母的相处模式中,学习什么是爱,什么是亲密关系的。当他看到爸爸妈妈彼此尊重,遇事有商有量,家里充满笑语,他自然会把这个家当成最想依靠的港湾。而一个硝烟弥漫或冷若冰霜的家,孩子只想逃离,成年后更会头也不回。
2. 习惯倾听、尊重孩子的家庭
很多沟通,我们以为是在交流,其实只是"说教"。我们一张口,就是"作业写完了吗?""考试考得怎么样?""别玩手机了!"却忘了耳朵比嘴巴更重要。倾听,是一种无声的尊重。
孩子愿意跟你说话,是因为跟你说话"有用"。这个"有用",不是指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能被理解,被接纳。
小时候,他跟你分享快乐和悲伤,你认真听了;长大后,他遇到人生的困惑和选择,才会第一个想到来问你。那个永远只会评判和说教的父母,会被孩子默默关在心门之外。
3. 发自内心欣赏,鼓励孩子的家庭
我们总怕孩子骄傲,所以习惯性地"敲打",指出他的不足。却不知,那个我们眼里"不够好"的孩子,内心多么渴望我们的一句肯定。
孩子最初的价值感,全部来自父母这面"镜子"。我们从镜子里映出的是欣赏,他看到的自己就是值得被爱的;映出的是挑剔,他看到的自己就是浑身缺点的。
一个被父母由衷欣赏的孩子,他的内心是丰盈的,成年后,他不需要花心思费劲再去向外界寻求认可。
4. 情绪稳定,有很强的共情能力
我们都经历过,孩子闯祸时,那股瞬间冲上头顶的怒火。但我们必须明白,父母的情绪,就是家里的"天气"。
一个有共情能力的父母,能温柔地接住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能理解他背后的无助;当孩子退缩时,我们能看见他内心的恐惧。
在孩子小时候,你是他情绪的"容器"。你能容纳他的所有不安,他才能学会如何与情绪共处。一个在情绪风暴里长大的孩子,要么变得同样暴躁,要么变得战战兢兢。无论哪一种,他都会把和你的相处,视为一种需要警惕的压力,何谈亲近?而一个情绪稳定的家,是孩子无论在外经历了什么,都敢回、想回的"避风港"。
5. 父母内在强大,没有负面思维
父母的思维方式,就是孩子看世界的第一扇窗户。
一个内在强大的父母,眼里有光,心里有盼头。他们遇到困难,想的是"怎么解决";看到挑战,想的是"可以试试"。他们没有负面思维,不怨天尤人,不把"真倒霉"、"烦死了"挂在嘴边。
一个积极、有力量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是希望和勇气。这样的孩子,会发自内心地觉得生活美好,而这份美好,最初是由父母带来的。他怎么会不愿意靠近给他光明的源头呢?
6. 热爱生活,有自己精彩人生的父母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特别有魅力的父母,往往自己就活得很有趣。
他们热爱生活,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止围着孩子转。他们保持开放,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学习,终身成长。他们不固执,愿意自省,甚至能坦然地跟孩子说一声"对不起"。
当父母拥有一个丰富、广阔的世界时,对孩子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孩子会崇拜你,会觉得"我妈妈懂的真多"、"我爸爸好酷"。
反之,一个停滞不前、思想僵化,与飞速发展的世界脱节的父母,很容易和孩子失去共同语言。亲密,源于共鸣。没有精神上的同频共振,血缘的纽带也会变得脆弱。
7. 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的家庭
最后一点,也是最基础的一点--时间。
所有的教育理念,若没有时间的投入,都是空中楼阁。这个陪伴,不是"物理在场",你在旁边玩手机,他在旁边写作业。而是"心灵在场",是专属于你们的、高质量的亲子时光。可以是一起读一本书,一起做一顿饭,一起散一次步,毫无目的地说说废话。
感情是在时间里泡出来的。亲情的银行里,你早期不储存,后期就想支取,那是奢望。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你在他身上投入的时间,最终都会转化为他对你的依恋和信任。这份用时间积累起来的资本,足以让你们的关系,安稳地度过未来的所有风暴。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是一场深情的守望。我们无法决定孩子未来的每一步,但我们可以决定他出发的这个地方,是充满爱与能量的,还是令他想要逃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