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24岁的林女士(化名)有剖宫产史,3年前又因性生活感染了HIV。自确诊HIV后,她便开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此次林女士怀孕后,早期在国外进行产检。孕22周时,她前往福清市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未检出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761(个/ul)。整个孕期,她继续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定期监测。
孕37+3周时,鉴于林女士有两次剖宫产史且已出现产兆,医生为她实施了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她成功娩出一名体重2570g的女婴。
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是母婴垂直传播。如果HIV感染的孕产妇想要生育健康宝宝,就一定要在孕期和孕后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母婴阻断,才可阻止病毒传染给孩子。
什么是母婴阻断呢?母婴阻断是指患有艾滋病的母亲怀孕后,进行孕期用药,生产时采取产科干预,孩子出生后,采用人工喂养并对孩子给予抗病毒药物,通过这些综合阻断措施来阻止病毒从母体传染给孩子。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HIV感染的女性怀孕后要选择对母胎影响最小,出现耐药风险最小的抗HIV药物组合。
首选方案:替诺福韦(TDF)/恩曲他滨(FTC)或[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或阿巴卡韦(ABC)/拉米夫定(3TC)或阿巴卡韦(ABC)+拉米夫定(3TC)]+克力芝(LPV/r)或拉替拉韦(RAL)。
2.在孕期24-28周要进行服药相关检查。
包括:病毒载量、CD4细胞、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及妊娠糖尿病筛查等。
3.一直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阳性孕产妇,在孕36周时要复查病毒载量,根据检查结果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择期剖宫产应在孕38-39周之间进行为宜。
4.HIV感染产妇分娩的婴儿最安全的喂养方式是用配方奶,最好不要母乳喂养。但如果经济条件差,不能得到配方奶,也可以纯母乳喂养,但最好不要选择混合喂养。
5.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宝宝在出生后都要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在服药之前必须先进行母婴传播风险评估,以确定儿童预防治疗方案,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6.儿童抗病毒用药方案:
(1)普通暴露风险儿童:应在出生后6小时内尽早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以下奈韦拉平(NVP)或齐多夫定(AZT)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如选择母乳喂养,应首选NVP方案;
(2)高暴露风险儿童:应在出生后6小时内尽早开始服用三联抗病毒药物至出生后6周。出生后2周内: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出生2-6周: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克力芝(LP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