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农工作怎么干?中央一号文件释放新信号(2)

2025-02-25 16:49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与"十四五"时期前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同,今年的文件首次没有明确提出量化产粮目标,而是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种表述上的变化是基于当前粮食供需关系的考量,也是基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考量。一方面,大豆、玉米、稻谷等粮食品种的供需形势较为宽松,受库存累积等影响目前价格多处于低位。在此背景下,如果追求过高的产量目标反而不利于消化库存和农民增收。

"今年我们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而不是追求较高的增长,有的土地可以趁这个机会休养一段时间,从而恢复并增强土壤肥力。同时,把粮食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单产和品质上来,这对于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单位土地面积效益都有好处,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各方的实际需求,保障粮食安全供应。"李国祥称。

提高粮食单产对于粮食增产的意义十分显著。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粮食增产主要就是靠单产提升,去年全国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5.1公斤,这对于增产贡献超过八成。

"我国耕地、水资源就这么多,继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潜力是比较有限的。粮食生产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之上,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促进大面积增产。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品种、新技术集成推广还不够,有的增产增效措施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试验田里,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转到大面积提单产上,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确保今年粮食继续稳产丰产。"韩文秀解释说。

虽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没有对粮食稳产提出量化需求,但这并不代表没有要求。早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提出了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02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讨论通过的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30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而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中,至2025年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标是1.3万亿斤以上。这意味着,2025年我国粮食增产工作的重点将在"求稳"过程中,持续夯实粮食稳产丰产的根基。

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逐渐为全社会所重视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也已凸显出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从行业的角度,文件特别提到种业振兴行动、生物育种产业化、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支持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