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采访中那句"中国情况完全不同"堪称神来之笔。当记者追问为何不对华加税,他轻描淡写划清界限:中国没搞"套利"。潜台词?印度吃相太难看,连转卖油的钱都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底的回应早埋下伏笔:"中国根据国家利益保障能源安全。"更关键的是那句:"关税战没有赢家。"北京把能源进口框定在"合理需求",印度却把俄油生意做成投机买卖--俄罗斯贸易副专员格里瓦揭秘:印度拿到的折扣高达7%,还享受"特殊供应机制"。一边是精算国家利益的冷静买家,一边是狂薅冲突羊毛的二道贩子,华盛顿的眼睛毒得很。
8月15日,莫迪打破自己98分钟的演讲纪录。他高调致敬越境打击巴基斯坦的"朱砂行动"士兵,警告"不再容忍核讹诈",却只字未提特朗普。转折藏在经济宣言里--他痛批"经济自私主义",宣布自产化肥、喷气发动机、电动车电池,棉花进口关税更突降11%。
明眼人都懂:这是给华盛顿递橄榄枝。可惜晚了!美国贸易代表访印行程临时取消,谈判彻底搁浅。莫迪的关税让步气球刚升起,就被白宫一针戳破。
这场闹剧最荒诞的,是三方都在"国家利益"大旗下自说自话。
• 俄罗斯:折扣给到位,付款机制绕过制裁,公使放话"供应不会停";
• 印度:嘴上硬扛"一切行动护国",手却悄悄降棉花关税求和;
• 美国:财长咬死"套利不可接受",总统加税当筹码逼印度低头。

但莫迪可能终于想通了:中国能淡定应对美国施压,是因为能源采购严守战略需求红线,不赚快钱、不落话柄。而印度呢?转手倒卖俄油的利润,正被50%关税吞得骨头都不剩。美媒《华尔街日报》说得更直白:特朗普几个月前还夸印度是战略伙伴,如今直接咒其"死亡经济体"--盟友?不过是筹码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