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当选日本新任首相,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她迎来的不是周边国家的祝贺,而是一连串的警告。
朝鲜向东海海域发射了多枚短程弹道导弹。这一记"下马威"来得恰到好处,正好赶在高市早苗正式就任首相的第二天上午。
而中国方面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没有祝贺之词,没有祝福之意,只有简单一句"注意到有关选举结果,这是日本内部事务",堪称近年来中日外交史上最冷淡的回应之一。
更值得玩味的是,发言人随后特别强调,"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方对玻利维亚新总统送去祝贺,并热情洋溢地谈到"相信在帕斯总统领导下,玻利维亚的国家建设将不断取得新成就"。
一冷一热,泾渭分明。
这种外交表态上的"温差",实际上反映了中日关系的真实状态。中国对着一位一贯反华的日本新首相,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

高市早苗何许人也?她能跟安倍晋三的"右翼指数"划同等级。高市早苗对历史的态度,可以用三个词概括:修宪、拜鬼、推责。
她想把自卫队改成"国防军",还要删掉宪法里"放弃战争"的条款,目的是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说白了,就是军事强国。
她还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甚至暗示当首相后可能继续"拜鬼",这种对历史不反思、不认错的态度,直接刺痛了中国的民族情感。
更糟的是,她对承认日本侵华责任的"村山谈话"表示不满,试图推卸战争罪责。中国之所以不祝贺,是因为高市早苗的上台,可能意味着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倒退,这触及了中国的核心利益。
在台湾问题上,高市早苗的立场更是危险。今年4月,她以议员身份窜访台湾,与赖清德等"台独"人物会面,返日后更公开建议日本与台湾地区建立"准安全联盟"。最近她声称将台湾称为日本"珍贵的朋友"。

这种种言行,已经触碰了中国的红线。台湾问题,关乎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任何妥协余地。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任何越界行为,都将导致中日关系的严重倒退。
那高市早苗真的有能力推动这些激进政策吗?我看未必。回想安倍晋三,他能量巨大,却连修宪都未能实现。高市早苗在党内缺乏班底,更多是依赖他人支持,她很可能只是个"纸老虎",难有实质动作。
中国的外交"冷处理",既不激化矛盾又明确划出红线:如果你的领导人连基本承诺都不守,那别指望我们笑脸相迎。
紧随中方警告的还有朝鲜的"下马威",朝鲜为何此时出手?其一,这是对高市早苗极右翼立场的直接回应。当初同为极右翼的韩国总统尹锡悦上台后,半岛局势已经明显升温,现在高市早苗在美日韩同盟问题上的态度,比尹锡悦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朝鲜不得不防。
高市早苗历来鼓吹深化美日韩安全合作,甚至主张将日本打造成"印太反华支点"。

尹锡悦时期,美日韩同盟拿到"核保护伞",导致朝韩撕毁《板门店宣言》,半岛局势急速升温。高市早苗若延续这条路,可能让缓和中的半岛再生变数。朝鲜的导弹,就是在警告日本:别当美国的马前卒,破坏地区平衡。
其次,朝鲜在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日本不要"没事找事"。当前,中、美、韩等国在半岛问题上都倾向于缓和,唯独日本在高市早苗的带领下可能跳出来搅局。朝鲜的导弹,是在警告东京,如果日本试图成为"印太反华支点",朝鲜有能力让日本付出代价。
更深层看,朝鲜此举也是在测试高市早苗的应变能力。高市早苗上任首日就提前召开紧急会议,声称与美国合作维护安全,但这暴露了她的外交经验不足。朝鲜可能想看看,这位新首相是会冷静应对,还是慌乱中采取过激行动。
当中国以冷淡态度对待日本新首相,朝鲜以导弹示威,足以说明一个问题:东亚不欢迎一个右翼、保守、试图颠覆战后秩序的日本领导人。
面对这样一个日本新首相,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首先,坚持底线思维。在历史和台湾问题上,中国没有妥协余地。高市早苗若在这两个核心问题上挑衅,中国必须坚决回应,不留模糊空间。中国外交部的表态已经明确了这一点。

其次,保持战略定力。不必过度反应,也不必主动升级矛盾。高市早苗在国内面临诸多挑战,修宪等敏感议题并非易事,高市早苗能做的有限,中国应冷静观察,适时反应。
第三,区域合作。中国应加强与韩国、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防止日本构建孤立中国的区域联盟。特别是在半岛问题上,中国与相关各方有共同利益,可以借此制衡日本的激进政策。
最后,军事准备。面对日本在西南诸岛的军事部署和可能介入台海冲突的意图,中国必须做好充分军事准备。
朝鲜的导弹已经落下,中国的外交表态也已明确。高市早苗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其激进保守路线,进一步恶化与邻国关系;还是调整方向,寻求区域和解?选择权在她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