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日印带头,63国投下赞成票,美国想拦也拦不住

2025-10-22 17:12  郑州广播电视报

谁敢支持就制裁谁?特朗普直接摊牌了,中欧日印带头,63国投下赞成票,美国想拦也拦不住

据澎湃新闻报道,10月17日,伦敦国际海事组织总部传来的投票结果让全球哗然。一场决定航运业未来的关键表决中,57票赞成对49票反对,将本应落地的"净零排放框架"硬生生推迟了12个月。这个结果背后,是美国赤裸裸的霸权施压--特朗普政府早在10月10日就抛出联署声明,威胁对支持框架的国家实施港口禁令、签证限制甚至官员制裁,国务卿、交通部长、能源部长三巨头联手的架势,活脱脱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姿态。

这场博弈的核心是全球首个行业级强制碳定价体系。根据4月敲定的框架草案,5000吨以上船舶排放超标将按每公吨380美元缴费,达标者可获"补偿单位",所有收入归入"国际海事组织净零基金"扶持发展中国家转型。目标很明确,2028年启动减排,2050年实现净零,伦敦大学学院测算这能在2028至2030年间每年募集110至120亿美元。这样的方案曾得到中国、欧盟、日本、印度等63国支持,反对者起初只有沙特、俄罗斯等16个产油国。

美国的跳脚堪称戏剧化。10月11日国务院声明直接给方案扣上"新殖民式输出"的帽子,12日又含糊其辞地暗示考虑关税,这种反复无常的施压套路并不新鲜。更讽刺的是,彭博社前脚报道美国在探索关税选项,后脚就发现官方声明里压根没提,这种自相矛盾暴露的不是策略灵活,而是内心的焦虑--美国商船全球占比已从2000年的11%跌到2%以下,绿色船舶技术更是落后于中欧,碳税落地等于直接戳中其产业短板。

特朗普的威胁确实吓到了一些国家。菲律宾作为全球最大船员来源国,4月还投了赞成票,如今面对签证限制威胁只能沉默;加勒比海国家依赖美国邮轮业,更不敢冒失去客源的风险。阿根廷、新加坡这两个昔日支持者倒戈,印证了欧洲消息人士的预判:对美国敏感的国家很难硬抗压力。但即便如此,欧盟和英国仍公开表态全力支持,七家代表全球1/4运力的船东协会联合呼吁通过方案,国际航运商会更是直言"行业需要明确政策才能投资脱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