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传出重磅消息: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整省试点,从原来的3个省份扩围至7个,四川、江苏、山西等确权工作扎实的省份正式加入,与安徽、湖南、广西等原有试点共同覆盖全国22%的耕地,涉及数亿亩承包地和千万农户的切身利益。这纸政策不仅关乎农民未来30年的"饭碗田",更给农业发展吃下了长效"定心丸"。
此次扩围并非随机选择,7个试点省均是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较早的地区。截至2024年,全国已有近3000万农户土地承包到期,而"十五五"时期这一数字将达1.6亿户,试点地区正成为政策落地的"试验田",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确权颁证,2026年起向全国推开。安徽作为最早的试点省,2024年就有428.4万到期农户完成延包合同签订,98%的到期农户已顺利续期,用实践证明了政策的可行性 。
农民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政策给出了明确答案。首先是"地会不会重分",答案是"绝不打乱重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坚持"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第二轮承包以来形成的稳定经营格局将持续保留,避免因调整引发矛盾。安徽双垱村395户农户中,372户直接顺延原有土地,仅少数情况微调,正是这一原则的生动体现。
其次是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针对外嫁女"两头没地"的痛点,试点政策规定:只要婆家出具未分地证明,外嫁女就能在娘家承包证上加名,享受新一轮30年承包权。而进城落户的农民可自愿有偿退出承包权,补偿标准参照当地征地标准,退出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或重新发包。
最后是政策执行的"底线"。农业农村部划定"五个不得"红线:不得打破集体所有权界限、不得违法收回承包地、不得违规新增机动地、不得强行搞"确股不确地"、不得回避矛盾"一延了之",确保改革在规范轨道上推进 。这意味着农民的承包权不会被随意侵犯,合理诉求会被逐一回应。
试点扩围的深层意义,在于为农业长远发展筑基。稳定的承包关系让农民敢于投入农机、良种等生产资料,也让新型经营主体更愿参与土地流转。黑龙江农村产权交易平台2024年成交近10万宗项目,成交额超26亿元,正是经营权放活的成果。同时,30年延包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形成呼应,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生物育种推广等提供了制度保障 。
对于试点地区农民来说,政策的落地看得见摸得着:家里的承包证能顺利续期,外嫁女儿的权益有了明文保障,进城落户也能带着土地补偿款安心离开。而对全国农民而言,7省试点的推进让"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从承诺变成现实。
眼下,7省的试点工作正稳步推进,不同地区的细则会结合实际略有差异,但"稳承包权、活经营权、保收益权"的核心不会变。随着2025年底确权颁证收官,更多农民将拿到新的承包证书,这张证书里装的不仅是土地权益,更是乡村振兴的底气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