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放弃4亿美元光刻机背后 供应链暗战已打响

2025-10-28 17:51  头条

半导体行业正迎来一场关键转向,台积电的最新动作让全球产业链屏住了呼吸。这家芯片代工巨头计划砸下490亿美元开发1.4纳米制程,却明确表示放弃采购ASML的顶级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刻设备(High-NA EUV)。

要知道这款设备被业界视为1纳米级节点生产的关键,单价高达4亿美元,英特尔和三星都在重金采购。台积电选择另辟蹊径,依靠在3纳米和2纳米制程中积累经验的多重图案化技术,通过多次曝光和精确对准实现精细图案制作,同时优化现有0.33 NA EUV设备,用光掩模护膜技术提升良率。

ASML的市场垄断地位看似稳固,却藏着致命短板。其生产高度依赖中国原材料,92%的氟石、88%的铋及钽等关键材料都需从中国进口。更值得关注的是,有消息称ASML可远程瘫痪台积电的光刻机,这让供应链安全成了悬在头顶的利剑。叠加美国以"国家安全"名义推动技术封锁,台积电的选择实则是权衡后的必然。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本质是产业链主导权的博弈。台积电的决策撕开了一个重要缺口:先进制程未必只有一条路可走。英特尔斥巨资拿下ASML首个High-NA EUV系统,计划用于18A工艺,却要面对设备运输需13个货柜、250个板条箱的复杂挑战,量产时间还得等到2026年后。

台积电的思路更具现实智慧。就像华为用先进封装弥补制程短板,台积电用成熟技术叠加创新工艺的路径,既避开了4亿美元单台设备的成本压力,又摆脱了地缘政治带来的供应链风险。这种"不被卡脖子"的考量,戳中了全球制造业的共同痛点。

中国在这场变局中展现出强劲的突围势头。国产企业已申请7纳米光刻机专利,通过磁场诱导自组装方式实现亚10纳米分辨率图形化,璞璘科技的10纳米光刻机成本仅为ASML设备的40%。新凯来公司更通过DUV与自对准四重成像工艺结合,实现等效5纳米制程,成本仅为EUV设备的1/30,良率已达85%。

ASML也在悄然转型,推出生产效率提升3倍的先进封装光刻机XT:260,专攻3D集成与芯粒封装市场,显然在应对高端设备需求的变化。全球半导体产业正从"单一技术依赖"转向"多元路径竞争",台积电的490亿押注,可能改写未来十年的产业格局。

真正的产业链安全,从不是依赖单一技术,而是掌握选择的权利。 台积电的转向告诉我们,在技术封锁的壁垒前,创新从来不是一条道走到黑。中国企业的突围之路同样印证,每一次卡脖子的压力,最终都会变成自主创新的动力。

这场产业链重构的浪潮中,没有永远的垄断者,只有适应变化的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