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市场双双实现销量的上涨,和小牛电动的"降价"策略有关。小牛电动一直走的是高端化路线,但第三季度单车收入(每辆电动滑板车的收入)为2970元,同比下降5.1%。而这一趋势已经持续了五年,从2019年至2023年,小牛的单车收入逐年下降,从4928元一路降至3323元。
单车收入的下降在国际市场体现明显。今年第三季度,小牛国际市场单车收入从去年的3430元下降28.7%至2444元,而国内市场仅同比微降0.2%。
"降价"也拖累了小牛的毛利率,第三季度仅为13.8%,上年同期为21.4%。实际上,2019年至2023年,小牛电动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
同时,虽然亏损有所收窄,但小牛仍未实现盈利。第三季度,小牛净亏损4090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7940万元。
在这背后,是各项费用依然高企。其中,销售及营销费用是大头,为1.2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3亿元增长4.1%,主要因为在国际市场多花了620万元用于促销活动。
在成立之初,小牛电动曾备受青睐,被视为"两轮电动车行业的特斯拉"。
仅成立4年,小牛电动于201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21年业绩到达巅峰,股价也于当年2月达到53.38美元的历史最高点。但辉煌并不长久,从2022年开始,它收入逐渐下滑,净利润也由盈转亏。
这背后的直接原因是销量下滑。2022年,小牛电动全球整车销量83.2万辆,相比2021年的103.8万辆减少约20万辆。
车卖不动,则是因为出现了"一边涨价、一边减配"的现象。2022年3月,小牛电动宣布将对全系锂电产品价格进行上调。同时,小牛被曝出在部分高端产品上不再使用博世电机和松下锂电池,而是换成了NIU定制电机、金宇星电机、远东电池等。
到了2024年,小牛的营收虽然重新开始增长,但资本市场已经不再看好。11月18日财报公布后,19日至22日,小牛股价下跌7%。截至11月22日收盘,小牛电动市值仅有1.44亿美元,较2021年高峰时的41亿美元缩水约97%。
反观老牌玩家雅迪、爱玛,今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44.14亿元,105.91亿元,归母净利润10.34亿元、9.51亿元。无论是销量还是盈利能力,小牛都与它们不在一个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