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不再,小牛错过了什么?
节节败退的小牛,到底怎么了?我们不妨结合另一家后来者九号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看小牛电动错过了什么。
九号公司成立于2012年,最早因为是小米生态链里成员为大众所知。2015年,它收购全球平衡车鼻祖Segway,2018年开始持续扩张品类,主攻中高端两轮电动车。它于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市值超过300亿元。
2024年第三季度,九号公司营收42.39亿元,同比增长34.8%;净利润3.74亿元,同比增长139.1%。具体到卖车上,其电动车销量为93.76万台(中国区销量93.63万台),是小牛的三倍,收入25.92亿元。
综合业内人士的分析,小牛电动的掉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战略。小牛电动的创始人李一男,在2018年11月开始了新能源汽车项目,并在2021年12月宣布成立牛创新能源,发布了首款车型自游家NV。
虽然从股权关系上,小牛电动与牛创新能源并没有关系,但造车项目不可避免地分散了创始人的精力,也给了竞争对手机会。正是在2022年至2023年,小牛电动的营收出现连续下滑,净利润也从2021年的盈利变为亏损。
其次是研发投入。
第三季度,小牛的研发开支为3030万元,比2023年同期下滑22.4%。今年前三季度,其研发开支为0.91亿元,九号公司为5.48亿元,两者相差六倍。
研发投入,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在高端两轮电动车产品力方面护城河的深浅,影响着用户的购车决策。
艾瑞咨询2024年5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车主购车关注因素中,智能化功能位列第三,仅次于车辆耐用性、电池及续航。同时,九号的旗下产品包揽了智能化得分的前六名。
目前,高端两轮电动车的智能化功能主要体现在智能仪表、电机电控、驾驶安全三个方面。
在智能仪表方面,主要可以新增导航、人脸识别、手机互联、远程控制等功能。在电机电控方面可以通过算法提升刹车、加速时的舒适度。在驾驶安全方面,可以新增边撑传感器、骑座传感器、自平衡系统等,防止误加速、车辆倾倒等情况出现。
小牛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降低,导致其产品的智能化等功能容易被传统厂商模仿。如语音交互、无感解锁与启动、OTA升级等功能,均是小牛率先搭载在两轮电动车上,但目前这些功能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他企业的高端两轮电动车产品上。
相比之下,九号公司在小米生态链时代就建立起了研发体系,在车联网、云端技术、智能操作系统等通用领域有了技术积累,当它进军不同产品类别时,技术可以复用,摊薄研发成本。
最后是渠道。
作为大件商品,两轮电动车不仅销售十分依赖线下,维修等售后服务也离不开门店。
截至2024年10月25日,九号公司两轮车门店达7200家。而小牛电动在今年三季度末时,在中国的加盟店数量为3345家,不到前者的二分之一。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九号公司营销网络涵盖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运动品连锁店等零售业态,设立专柜、专厅及品牌专卖店等,并大力扩展经销商渠道。此外,九号公司作为原小米生态链企业,此前已积累了一批互联网客群。
综上,尽管小牛最早凭借智能化赛道出圈,但在战略、研发和渠道上的一些失误,导致它先发优势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