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伏大热大旱,母伏大雨大涝”,今年是啥伏?有啥征兆?早了解

2025-07-04 16:50  头条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

那"伏"是什么意思呢?

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说,"伏" 表示阴气受阳气逼迫而藏伏于地下。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尤其是三伏天,阳气达到极致。而阴气则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不得不潜伏起来。

如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解释:"三伏者,庚金伏藏之日也。" 这里的 "庚" 在天干中属金,夏属火,金气在夏季火的克制下,潜藏于地下,就像阴气被阳气逼迫而伏藏。

天气炎热宜伏藏避暑: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时候,人们为了躲避酷暑,需要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待在阴凉的地方休息,这种避暑的状态也被称为"伏"。

比如在一些古籍中会有"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户,不相见也"的记载,体现了人们在伏日通过闭户不出的方式来躲避炎热和可能存在的疫病风险。

二、2025年三伏天的时间表

三伏的日期是由干支纪日法来确定的。我国民间有"夏至三庚便数伏,秋后一庚入末伏"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起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起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日。

由于天干有 10 个,所以每 10 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所以初伏和末伏固定为 10 天,中伏的天数则不固定,可能是 10 天,也可能是 20 天。当夏至到立秋之间有 4 个庚日时,中伏为 10 天;有 5 个庚日时,中伏为 20 天。

今年夏至交节在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在7月20日,第四个庚日在7月30日。立秋在8月7日,立秋第一个庚日在8月9日,因此2025年三伏时间表具体为:

初伏:2025年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

从上面三伏时间表可以看出,今年三伏的入伏日在7月20日,中伏则从7月30日开始到8月8日结束,也是10天,末伏也是10天,因此今年三伏的总时长为30天,相较去年的40天要少了10天,但并不意味着今年要比去年凉爽。

那2025年三伏天热不热呢?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公伏热死牛,母伏凉飕飕",意思是说,如果三伏天是公伏,那么天气会异常炎热,热到连牛都可能被热死;如果是母伏,天气则会相对凉爽。当然"热死牛"和"凉飕飕"都是夸张的说法,意在说明天气的炎热和凉爽的程度。

公伏和母伏的区分依据是入伏日的农历日期。如果入伏那天是农历的奇数日,就是 "公伏";如果是农历的偶数日,就是 "母伏"。这种说法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哲学有关,古人认为阳为单数,阴为双数,阳代表着男性、火热,阴代表着女性、阴柔。

今年三伏的入伏时间为7月20日,这一天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六,二十六属于偶数,按照民俗的说法,今年的三伏是"母伏",根据古人的经验,今年三伏会相对凉爽一些。

这个说法准不准呢?大家可以拭目以待一下,正好验证下老祖宗的经验还能否适用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