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高端化和出海
目前,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面临整体销量增长放缓的局面,主要原因是2018年发布《新国标》后,催生出的电动两轮车置换潮已基本结束,市场进入了存量竞争状态。
据艾瑞咨询预测,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量将同比下降9.1%至5000万辆。
但与此同时,许多厂商仍在扩大产能,例如,今年上半年,爱玛宣布将合计投资50亿元,在兰州、江苏两地扩大两轮电动车和电动三轮车的产品产能;绿源也已宣布将在今年继续建设重庆工厂。
这使得竞争愈发激烈,转向高端化就成了头部两轮电动车厂商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近两年,不仅是九号、小牛这些新势力推出了上万元的产品,雅迪、爱玛也纷纷推出50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线,如售价119999元的雅迪冠能星舰S80旗舰版、5999元起售的雅迪冠能探索E10、售价5499元的爱玛指挥官2023等等。
李春雷表示,电动车高端化是个必然的趋势,"4000元以上的电动车,近5年来占比一直在上升,未来也还会上升。"
另外,玩家们也在积极布局出海。
从数据来看,2021年和2022年,受到疫情影响,海外对电动车需求加大,中国电动车出海迎来一波高峰。随着疫情结束,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整车出口量为1504.3万辆,出口额为320.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6%和9.3%。
虽然海外需求有所缩减,但多家企业仍把出海作为一个重要方向,海外营收也为它们带来了业绩增量。今年上半年,爱玛科技的国际业务收入为1.2亿元,同比提升40.69%。
两轮电动车企业还在加大投入建设海外产能。
今年年初,雅迪在越南的第二家工厂动工,预计2025年投运;今年5月,新日股份在印尼肯达尔工业园区投建了海外智能制造工厂;8月,台铃越南智能制造基地投产。
在出海地点选择上,大部分厂商都将第一站选在东南亚,因为当地出行以两轮车为主,市场较大。
但无论是高端化还是出海,行业竞争都非常激烈。与此同时,对于两轮电动车中销量最高的品类--电动自行车,也有更多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在陆续出炉。
2024年11月1日起,关于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产品的3项国家强制性标准正式开始实施,这些"新强标"将提升产品安全水平,并增加非法改装、"解限速"的难度。
李春雷认为,监管政策的趋严,有利于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对用户是好事,对头部企业也是利好,会出清一部分小作坊厂家。
在此前的5月8日,多个部门还联合出台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管理公告》。中信证券认为,许多规模以下的电动自行车厂商将会因资质受限而无法继续生产,让出大量市场份额,头部企业的合规能力更强,还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和更好的反应能力,将充分受益。
拿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后,头部厂商们有更多的资源与精力去打磨产品,高端两轮电动车的故事还将继续,只是,谁能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就要看各家的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