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璞院士:跟随杨振宁先生做研究的往事回忆(6)

2025-10-20 11:41  中物院曙光视点

润物细微处,家国系真情

1992年,改革开放的南来春风在中国大地又一次习习拂面;在大洋彼岸,我不仅见到作为科学大师的杨振宁,而且也见证了作为爱国者的杨振宁。

1991年美国爱荷华大学里发生了中国留学生卢刚枪杀5人的恶性事件。虽然大多数美国人把此事看成个案,但对华人社圈却有着极负面的影响。1992年11月的一天早晨,杨先生忧心忡忡地走到我的办公室告诉我,《纽约时报》刚刚报道了又一起华人大学生杀人的消息。他觉得两件华人杀人案连在一起,会对大陆来的留学生在美国生活、就业产生极坏的影响,他觉得他应该马上联合一些人采取一些行动挽回这种坏的影响。后来进一步报道证实了第二次事件的当事人是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他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1992年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处在胶着状态,杨先生对英国当时一些作为极为生气,他说要向中国有关方面建议搞好宣传,宣传这个问题要懂得外国人的心理, 讲好我们自己的道理。他说,"如让我做这件事,写好几篇文章就能让英方×××下台。"此话虽然有些意气之说,但这里可以显见杨先生的爱国之心!当时我感觉,身处美国的杨先生立场完全是中国的,关键时刻他就是站在中国人当中。

记得有一次杨先生请我到一家我们常去的中国餐馆吃饭,我们边吃边聊足足谈了 3个小时,主要谈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杨先生的观点很精辟,而且客观全面,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杨先生对国内当时的发展形势有很多独到深远的见解。他认为,中国的首要问题是稳定发展,这样发展一、二十年,中国将很厉害。他说当时人民币将快速贬值是一件好事,这将大大扩大中国的出口。但5-10年后,可能冲击美国市场。那时美国必定要采取措施抑制中国"出超"(今天我们叫"逆差")太大的问题,然后迫使人民币升值,而且会有很大幅度升值,因为台湾和日本都有这样的经历。杨先生还认为,当时只有一些低端的产品进入了美国市场,一旦有一天高端的中国产品占据美国市场,大到一定的份额,中美之间竞争和争端必将发生,两国之间的关系还会发生一些大的变化,中国和中国人都要有思想准备。我在"两地书"中记录下了杨先生三十年前这些长远的洞见,就像他当时预言了物理学发展新方向(如冷原子、量子纠缠和量子开系统)一样的准确,今天我仔细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图6 左:杨振宁先生在长白山天池边小憩;右:杨先生与孙昌璞女儿田田合影

1993年,我想请杨先生访问我的母校东北师范大学,我还没说完理由,他就欣然同意了。他说,"我访问你们可能对省里 (或教育部) 支持你们学校有些帮助","你可以和我一起回去,我知道你很想家"。此前,杨先生在我办公室看到我办公桌前墙上贴满了我那不到三岁的女儿的照片,他就问我是否思念女儿和想家。杨先生这么细心关怀我,当时我非常感动。杨先生1993年7月底访问了东北师大,模仿当年杨振宁儿子杨光诺和爱因斯坦合影那样,我还特意请杨先生和我三岁的女儿合照了一张照片(图6右)。这次纪念杨先生百年诞辰,我远在剑桥做博士后的女儿孙田舒博士也回想起当年与杨爷爷合影、给杨爷爷背诗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