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慌了,寻求外交途径缓解紧张局势

2025-11-17 14:37  头条

日本政客高市早苗在11月7日的国会发言中声称,"台湾有事"等同于日本面临生死存亡,暗示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介入,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中方强烈反应,随后她在11月11日仍坚持自身立场未违背政府方针,但此事显然已超出其个人可承担的范围。

中国这边行动很快,13号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把日本大使叫过去,直接告诉对方台湾问题是中国最核心的事,不能碰,这不是商量而是警告,到了14号晚上,中国外交部和驻日机构一起发通知,建议老百姓最近不要去日本旅游,这种情况很少见,中日建交五十多年来第一次因为外交争端采取这种劝退措施。

日本政府发现情况不对就马上改变态度,官房长官木原稔在15号出面调解,说双方观点存在差异需要认真沟通,自民党成员小林鹰之也呼吁保持冷静,但他们既没有收回高市的言论,也没有答应遵守过去的四个政治文件,更没有提到如何保护在日华人的安全,实际上只是想缓和紧张局面避免事态扩大。

日本这么着急,主要还是担心经济受影响,2023年前九个月,中国游客去日本的有七百多万人次,总共花了差不多六千亿日元,这个数字在所有外国游客消费里排第一,旅游业在日本经济中占比大约三个百分点,靠着这一块就能养活很多人,现在中国游客减少,日本的酒店、餐馆和免税店都面临压力。

在中日贸易方面,两国之间的生意往来规模很大,芯片、电池和精密零件这些产品互相依赖程度高,如果强行推动脱钩,日本企业会先承受不住压力,高市早苗试图用强硬言论争取选票,却忽略了经济层面的影响,现在日本国内民众已经开始批评她不顾及普通人的生活问题,连公明党的齐藤铁夫也公开指出她的做法不负责任。

中国这次没有采取激烈手段,没有加征关税,也没有冻结账户,只是发布了旅游提示,这个做法看似温和,实际上却戳中了日本的痛处,日本最担心的就是游客减少和消费下滑,这种策略属于"非对称反制",不需要大动干戈,专门针对对方最薄弱的地方出手,同时中方也强调,这是依法依规行事,并非出于情绪化报复,而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国之前也发过类似的提醒,就像2021年俄罗斯远东发生地震那次一样,那是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但这次是针对政治方面的挑衅,性质很不一样,说明中国现在更注重采取精准方式作出回应,避免直接对抗,而是让对方感受到明显压力。

日本政界内部出现不同声音,自民党成员认为高市早苗的做法太过冒险,如果最终没能当选首相,反而会损害她在党内的人气,考虑到2025年秋天可能进行人事调整,如果她继续坚持当前做法,恐怕连获得党内提名都很困难,一些政客试图借台湾议题吸引关注,但普通民众并不愿意为这种政治表演付出代价。

现在事情还没完,如果日本方面一直不改变说法,中国可能会采取更多措施,比如暂停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或者加强技术出口的审查,不过目前这些做法还属于警示性质,没有发展到全面对抗的地步,毕竟双方都不希望局面变得无法控制。

高市早苗原本想通过发言为自己争取支持,结果却给日本经济带来麻烦,中国方面没有激烈批评,也没有采取强硬措施,只是简单建议人们不去日本旅游,就让日本政府感到压力,说到底,政治口号喊得再响亮,也抵不过老百姓生活上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