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救之路:资产变现与模式转型的双重博弈
面对多重压力,万达已启动立体化自救。核心策略是"卖资产换现金流":2023年以来累计出售85座万达广场,其中2025年5月48座核心广场打包出售预计回笼500亿元,还先后出让万达电影控制权、酒店管理公司等资产,仅后者就带来15亿元分红。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2024年太盟等机构注资600亿元获取新达盟60%股权,2025年又联合险资设立合营企业接手资产。
轻资产转型是万达的长期赌注。其管理的商业广场从巅峰时472个缩减,2025年拟开14座广场中仅1座自持,其余均采用"代运营"模式。这种剥离重资产、保留管理权的路径,旨在降低负债压力,但转型成效尚未显现--2024年万达商管20亿元管理费收入,远不及超130亿元的年利息支出。
三、发展预判:资产依赖下的有限空间
短期来看,万达仍将延续"卖资产填缺口"的节奏。目前其名下仍有约200座万达广场及万达体育等资产,若债务压力持续,不排除进一步出售非核心资产。轻资产转型可能加速与险资、产业基金的合作,通过输出管理能力获取稳定收益,新华保险已通过股权投资接手14家万达广场,显示这一模式具备一定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