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兰州银行、吉林银行、天津银行等多家银行以及地方城商行与农信社等加速推进"房产直售"业务。在拍卖平台上,部分银行相关挂牌房产数量已超千套。此类房源因低价、产权干净备受市场关注,亦引发"大量房源入场是否会冲击二手房市场"的讨论,成为当前楼市焦点。
11月10日,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直售房产"一直存在,本质上与法拍房的区别不大,但交易风险相对较小,有利于加速资产处置。近期备受关注,一是因为规模突然增加了,"主要还是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行";二是银行开始重视从"To B"到"To B与To C"并重:"银行开始重视债权处置,且互联网+渗透的情况下,直接对C端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11月11日下午,记者在阿里拍卖平台上随机挑选了一套由南京银行挂出的房源进行咨询。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直售房源没有中介费,竞买人仅需支付拍卖平台规定的相关费用。若有意购买可预约时间去实地看房了解情况,但对于记者提出的"能否在本银行直接办理按揭"的问题则表示"可能不太方便"。
地方城商行与农信社为挂牌主力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向记者介绍,银行直供房是指银行通过司法程序,如以物抵债等方式,拿到抵押房产并取得清晰产权后,直接以产权人身份挂牌出售的房源。这些房源原本是借款人(企业/个人)的抵押物,因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银行作为抵押权人通过司法途径实现取得房屋的完整产权,并以房主的身份直接出售或出租。
相较于传统法拍房,银行直供房在产权清晰度上优势突出。王玉臣表示,银行在对"直供房"进行售卖前,已经通过债权剥离取得完整产权,房屋产权较为明确,购房后无需担心产权纠纷;若后续出现产权问题,购房人可向银行追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