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拉同特朗普通话,要求美国撤销对巴西征收40%关税

2025-10-09 23:17  头条

中巴10亿美元双边基金的合作计划刚刚宣布,巴西总统卢拉就直接跟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强硬要求美国取消对巴西的40%关税。是什么让巴西突然拥有了对抗美国关税施压的底气?这笔聚焦能源、基建等领域的基金,与关税争议之间存在怎样的深层关联?它又会给拉美地缘政治带来哪些新变化?

巴西总统卢拉

今年8月,特朗普以 "政治报复" 为由,对巴西输美钢铝、农产品加征40%关税,导致巴西每月出口损失超3亿美元,钢企陷入集体亏损。

此前卢拉多次寻求对话均遭冷遇,甚至不得不以 "栽种葡萄藤" 的隐喻传递谈判意愿。

但进入10月份之后,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达成合作,设立10亿美元基金,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巴西的处境。

根据彭博社报道 ,这项中巴合作基金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中国出资6亿美元、另一部分是由巴西出资4亿美元,投向能源转型、基建、采矿等关键领域。

中国-巴西举行经贸论坛

这笔基金正是卢拉硬气喊话特朗普的核心底气所在,从市场替代来看,基金60%投向能源转型与基础设施,中国企业参与建设将直接拉动巴西钢铝内需,可抵消15%的对美出口损失。

农业领域更具缓冲空间,基金中4亿美元定向支持农业深加工,而中国早已是巴西大豆最大买家,占其出口份额的77%,即便失去美国市场,巴西农产品仍有稳定销路。

资源绑定则提供了长期保障,基金重点布局的巴西锂矿,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原料,这种互补性,让巴西摆脱了对美资源依赖的被动处境。

卢拉的强硬表态,更是全球南方对西方单边主义的一次集体发声。

巴西锂矿资源丰富

长期以来,美国将拉美视为 "后院",动辄以关税施压,却拿不出实质合作方案。

反观中国,已与超过20个拉美国家签署 "一带一路" 谅解备忘录,秘鲁钱凯港让南美至亚洲货运时间缩短10天,哥伦比亚波哥大地铁将通勤时间从3小时压缩至27分钟。

中巴基金采用联合管理模式,无政治附加条款,与美国关税大棒形成鲜明对比。

巴西学者尖锐指出,美国对拉美只剩 "关税、施压和空谈",而中国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项目与发展机遇。

美国总统特朗普

这一事件正在引发拉美地缘政治的 "蝴蝶效应"。阿根廷已主动接触中国,希望复制中巴基金模式开发锂矿;智利则寻求在铜矿领域深化合作,这些动向印证了中巴模式的示范价值。

美国的 "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 因缺乏实质投入备受诟病,而中巴基金落地后,秘鲁等国纷纷表示将借中拉合作抬高与美谈判价码,例如要求豁免汽车关税。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对巴西等五国试行免签政策,人员往来便利化将进一步夯实中拉合作基础,形成对美单边政策的持续反制。

面对卢拉的强硬喊话,特朗普团队已任命鲁比奥负责谈判,但局势主动权已悄然转移。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

中巴基金预计2026年正式运行,届时光伏电站、锂矿加工等项目将陆续落地,巴西对美经济依赖度会进一步降低。

正如洪都拉斯副外长托雷斯所言,中国带来的平等合作,正在让拉美摆脱 "被支配" 的历史。

从卢拉的态度转变中可以清晰看到:在多极化时代,单边制裁的威慑力正在褪色。

中巴10亿美元基金的意义,早已超越资金本身,它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一条 "不靠施压、靠合作" 的发展路径。

中巴关系

这场关税博弈的最终结果尚未可知,但有一点毋庸置疑 -- 务实合作远比关税大棒更能赢得人心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