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当地时间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以表彰其"在末世恐惧中仍能通过震撼人心且具先知般洞察力的作品,重申艺术的力量"的杰出成就。
拉斯洛是一位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作家。据澎湃新闻报道,翻译家、拉斯洛作品的中文译者余泽民回忆说,拉斯洛曾多次造访中国,写过多部关于中国和东方文化的书。拉斯洛尤其迷恋中国古代文化,是"诗仙"李白的粉丝。
余泽民说,拉斯洛1991年曾以记者身份来中国,他很快迷恋上中国,回家后还要求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饭,"从那之后,不管他走到哪儿,都不忘搜集与中国有关的各种书籍,关心与中国有关的消息和新闻。在外吃中餐,在家听京剧,不管跟谁闲聊,开口闭口都离不开中国。"
余泽民透露,拉斯洛曾形容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人文博物馆",尤为迷恋《道德经》和李白,他自称他的文字也染上了一股"中国味道"。1998年,余泽民曾陪拉斯洛重访中国,沿着李白的足迹走了10座城市。
拉斯洛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喜欢他(李白)谈醉酒,谈月亮,谈生活,谈分离,谈朋友--我喜欢他的律动,他无尽的能量,他流浪的心性--我喜欢李白,喜欢这个人。"
余泽民说,拉斯洛1991年造访中国后,写了一部散文体游记《乌兰巴托的囚徒》。他还写过两部关于中国和东方文化的书,分别是《北山、南湖、西路、东河》和《天空下的废墟与忧愁》。拉斯洛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推出中文版,"那将是他与他推崇的中国文化的对话"。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 视觉中国
拉斯洛被视为匈牙利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拉斯洛1954年出生于匈牙利东南部靠近罗马尼亚边境的小镇久洛,他于1985年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撒旦探戈》便以类似偏远乡村为背景,一经问世即在匈牙利文坛引发轰动。
拉斯洛在1987年移居德国柏林,1989年出版长篇小说《反抗的忧郁》,该小说1993年获得德国年度文学作品奖。拉斯洛在2004年获得匈牙利最重要的文学艺术奖项科苏特奖,2015年被授予布克国际奖,成为首位获得布克奖的匈牙利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评价称:"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是中欧文学传统中的一位伟大史诗作家,这一传统从卡夫卡延续至托马斯·伯恩哈德,以荒诞主义与怪诞的极致为特征。但他不止于此--他还将目光投向东方,采用一种更具沉思性、更为精微克制的语调,展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维度。"
拉斯洛作品的英语译者乔治·西尔特斯表示:"他是一位催眠作家。他将你吸引进他的世界,那里的景象在你心中回响不息,直到它变成你自己对秩序与混乱的理解。"
据法新社报道,在得知获奖的消息后,拉斯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很高兴,心情平静,同时又非常紧张。这是我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第一天。"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这是匈牙利的骄傲,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第一位来自久洛的诺贝尔奖得主。恭喜!"
拉斯洛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作家,已故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曾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路透社称,文学奖是继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之后公布的第四个奖项,今年每个奖项都颁发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27万元)的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