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退位后有多爽?每月4万贯花不完,结局却让人唏嘘
绍兴三十二年的夏天,临安城热得像口蒸锅。56岁的赵构在紫宸殿甩出一道诏书,说自己是"年老倦勤",要把皇位传给养子赵眘。这话听着体面,可朝堂上下没人真信--皇帝权倾天下,谁会嫌累?
要说赵构退位的真因,还得从他选继承人的手段说起。他这辈子没亲儿子,唯一的孩子3岁就夭折了。
按说该从太宗一脉挑,他偏选了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瑗和赵璩。为啥?太宗一脉离皇位近,兵权也重,太祖后代偏远,用起来更安心。
选太子那出戏更绝。他让20个宫女去服侍两个候选人,10个给赵瑗,10个给赵璩。几个月后召回来验身,赵瑗的10个全守着贞洁,赵璩那边却全破了。
这事儿传开,朝臣们心里门儿清:赵瑗能忍,赵璩贪色,谁当皇帝更稳当?
后来赵瑗改名赵眘,就是后来的宋孝宗。可赵构不急着退位,非要等完颜亮南侵才"识趣"地让位。
当时金兵压境,他主张议和,岳飞、张浚却硬扛着打了胜仗。一个怕事的皇帝,赢了仗反而脸上挂不住--他不想承认岳飞是对的,更怕孝宗上台后嚷嚷着北伐复仇,索性退位躲清净。
退位后的赵构,日子过得比当皇帝还滋润。他搬进了秦桧的旧宅,改名叫德寿宫。
这宅子有多大?临安北城一整块地,宫墙高耸,后苑里堆着假山,引着西湖水建池塘,亭台楼阁全照着苏轼的诗刻。孝宗还让人造了座"飞来峰",连石头缝里的苔藓都和真山一个样。
钱更是没少花。他每月领4万贯生活费,相当于现在几百万。淳熙三年过生日,孝宗送了五万两银子、五千匹绢布、五万贯钱,还有两百个绿油匣装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