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真的“冷”了吗?或许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买买买(4)

2025-11-13 13:24  蓝鲸新闻

除了服务型消费,体验型消费的成交量也迎来了突破。

飞猪数据显示"双十一"开卖24小时,近300个商家活动商品成交额较去年翻倍。万豪国际酒店集团、长隆旅游度假区、万达酒店及度假村、中国南方航空、开元旅业、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品牌商家GMV(商品交易总额)纷纷破亿。

从消费结构来看,消费者比起为"低价"的噱头买单,更倾向于品质与价格并重。这种转变,标志着中国消费市场从"规模增长"进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03.三重合力驱动:政策、平台与消费者的共同进化

从"全民算题"到"理性消费"的转变原因,不得不说,除了经济下行期人们勒紧裤腰带的无奈选择,更多的因素在于消费观念的成熟,进而驱动政策引导与平台转型,三重合力共同推动双十一完成从"流量狂欢"到"价值消费"的迭代。

消费者的成熟理性,是这种转变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消费经验的积累和收入水平的提升,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追求低价"转向"追求品质与体验",从"盲目跟风"转向"自我需求导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调研报告显示,2025年双十一期间,超八成消费者会进行比价,但近半数仅"简单对比2-3个平台",更看重产品的品质、口碑和服务,而非"绝对低价";72.3%的消费者表示"不会为了凑满减购买不需要的商品",68.5%的人会"提前列好购物清单,只买刚需品"。

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2025年双十一家庭消费调研"数据结果图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种理性背后,是消费者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形式让消费者能更直观地了解产品性能,第三方测评机构的崛起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客观参考;同时,疫情后形成的"理性消费习惯"持续发酵,消费者更注重"消费的实用性",而非"消费的仪式感"。

政策红利的精准释放,为消费升级搭建了坚实框架。近年来,国家将以旧换新作为拉动内需、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抓手,政策支持从"宏观引导"转向"精准落地"。2025年11月,国家第四批690亿元以旧换新专项补贴正式落地,相较于前几批,此次补贴覆盖范围更广、补贴力度更大:覆盖家电、数码、汽车、家装四大板块15大品类,新增微波炉、扫地机器人、适老化改造等热门品类;补贴比例根据产品能效等级和环保标准差异化设置,一级能效家电补贴比例最高达30%,智能数码产品补贴最高2000元。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积极配套政策,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推出"以旧换新+消费券"组合政策,综合优惠可达40%;县域市场推出"以旧换新下乡"活动,安排专人上门回收旧机,以解决农村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国家税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3.3亿人次申领以旧换新补贴,带动销售额超2万亿元,家电、数码等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政策的"杠杆效应"充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