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坛对中国有哪些战略误判?一文给你答案

2025-11-27 17:11  头条

曾经的美国,手握全球最强大的军力和金融霸权,那时的中国,还在为温饱奔波,穿衣都要靠票。美国根本没把中国当回事,连对手都算不上。可今天,局势彻底变了。中国不但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芯片、核能、航空、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不断突破。

但美国,却开始焦躁不安,从关税到科技,从金融到军事,全面围堵中国,结果却收效甚微,自己还陷入通胀、内讧和产业空心化的泥潭。当年美国为什么没有尽早遏制中国?这一场博弈,到底是谁先看走了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视野并不在中国。那时的全球格局主要围绕三个对手展开--苏联、日本和欧洲。

苏联是冷战中的军事大敌,核威胁如影随形;日本则在经济领域咄咄逼人,家电、芯片、汽车几乎全面压制了美国制造;而欧洲在一体化进程中显露出雄心,甚至一度有机会挑战美元地位。

中国在那时的国际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时的中国,GDP不到日本十分之一,一架波音飞机就要用几亿件衬衫去换。国防体系落后,纺织业才刚刚解决基本穿衣问题,整个国家还在努力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在美国眼中,这样的国家根本不可能对它构成任何实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