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建立过程:史记“漏记”一位周王,还将东周提前了20年

2025-07-24 16:52  搜狐

 东周建立过程:史记"漏记"一位周王,还将东周提前了20年

《史记》记载了周幽王通过烽火戏诸侯的事件来宠爱褒姒,废除王后和太子姬宜臼的权力,这一做法激怒了申侯。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共同推翻了幽王的统治,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诸侯与申侯推举姬宜臼为新王,即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然而,战国竹简的记载则推翻了《史记》的简单叙述,揭示了东周建立的过程中充满了政治博弈和激烈的冲突。以下是对东周建立的过程的一些分析,尽管其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未来的考古工作或许能够揭开更多真相。

首先,关于"烽火戏诸侯"这一事件,《史记》中的记载或许并不完全真实,这更像是街头传闻,难以作为历史事实。但周幽王废除后宫妃子及太子姬宜臼的决定,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对褒姒的宠爱,更多的是为了遏制申国的崛起。虽然这只是笔者的猜测,但这确实是西周灭亡的重要导火索。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幽王废除太子后,姬宜臼逃亡至外祖父申侯的领地。申侯、鲁侯以及许文公联合起来,推举姬宜臼为新王,并且称其为"天王"。然而,这个称号引发了幽王的怒火,决定出兵攻打申国,结果导致申国与缯国联合犬戎共同反击,最终幽王和伯服被杀,西周因此灭亡。

《清华简》对这段历史有更详细的记载,指出幽王发兵围攻平王(即姬宜臼)在西申,但申国拒绝归顺,缯国随即联合犬戎进攻幽王,最终导致西周灭亡。这与《竹书纪年》的记载基本一致。然而,幽王死后,竹书纪年指出,"虢公翰立周携王",这表明在幽王死后,周朝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此时,姬宜臼尚未成为公认的唯一王,史记对此并未提及。

"二王并立"的局面持续了多久呢?《竹书纪年》提到"二十一年"晋文侯杀了周携王,意味着周携王的统治结束,姬宜臼成为唯一的周王。但是,这个"二十一年"究竟指的是谁的年号呢?传统历史学家认为它是指晋文侯的纪年,即公元前760年。然而,《清华简》明确指出,周携王的二十一年即公元前750年,因此东周的建立时间应该是公元前750年,比《史记》的记载晚了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