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史实顾问讲述真实历史:对“吴石们”来说,“最好的告慰是团圆”(3)

2025-10-31 10:09  环球时报

郑立表示,去往台湾之后,因为海峡阻隔,吴石实际上中断了与我党的联系。尤其是在台湾的"白色恐怖"时期,从事情报工作极其危险,他本可以放弃危险的地下工作独善其身,但为了民族大义、为了早日解放台湾,吴石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冒着极大的风险前往香港与我党驻港情报组织接上关系。

郑立告诉记者,除了开展情报工作外,吴石赴台后为早日解放台湾,一直策划在台湾发动阵前起义。"吴石曾派人将其发动阵前起义的计划和部署送回大陆,这个过程相当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目前公开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郑立称。

1950年3月,吴石不幸暴露,在台湾被捕入狱。

被捕之后,吴石提出想和同样身处狱中的妻子王碧奎见上一面。两人的会面经过后来被王碧奎记录下来,写在给儿子吴韶成的信里。王碧奎在信中写道:"爹爹知道自己活不成了,所以求管理人要见我。我们二人相见极为悲伤。爹爹亲口交代遗嘱,最放心不下就是在大陆两兄妹,不知大学能读毕业否?希望两兄妹能成家立业,我就安心了。大概你不久就可以回家,与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千万不可去胡思乱想,自己要坚强保重身体,这家全靠你照顾,两个小孩不懂事,好好抚养成人,我的事你不要管。听你爹爹几句话我悲伤不已,你爹爹实在很勇敢,只顾关心儿女,自己不在乎。"

"在这封信中,我看到了一位伟大丈夫和父亲的内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尽力保护自己的家庭,这就是一个大丈夫的选择。"郑立说。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1950年6月10日,国民党特别军事法庭进行秘密审判,吴石被宣判死刑。他当庭留下绝笔:"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之后,吴石从容走下刑车,英勇就义。

"我党负责情报工作的李克农同志得知吴石牺牲后,为妥善安排相关事宜,连续几天没有合眼。吴石情报组遭到破坏后,党组织第一时间启动了营救计划,然而国家局势动荡,营救行动遇到重重阻碍,为优先确保未暴露同志的安全转移,对烈士家属的接应照顾只能暂缓,并秘密推进。"郑立介绍称,组织上请当时在上海工作的何康将吴石牺牲的情况当面告诉其在大陆的子女,并告诉他们,吴石的其他家人还在台生活,情况不明,一些与吴石有关联的同志还在台湾继续工作,请他们注意保密,不要透露吴石在台从事地下工作的相关事宜。

"正是这样的保密措施,当时确保了吴石家人在台的安全,也保护了其他在台工作的同志,可以说隐蔽战线英雄的家人也是战士,为了祖国统一默默作出很多奉献。吴石牺牲后,出于保密需要,其英雄事迹几十年没有被公开宣传报道,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逐渐公开。"郑立表示,在开展历史研究的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隐蔽战线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让"隐姓埋名"成为很多人的常态。"他们的事迹我们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无法知道。也许他们的姓名永远无法被镌刻在丰碑上,但他们的贡献已经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他们的功勋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