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从何而来?
首先从习俗上看,它与中国古代的祭灶文化关系密切,因此小年又称"祭灶节"。
祭灶起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人们在新年前后迎灶王爷,并打扫灶台供奉上精致的食品,表达顺应自然时节变化以及对食物的珍视。
小年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东汉崔寔(shí)的《四民月令》就有记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俗语叫"过了腊八就是年",古代习俗上,春节周期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年的民俗发展演变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了解小年的历史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毛巧晖: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先秦的时候,我们有从腊八节开始作为一个过年的周期的习俗,但是我们可以说从汉代开始,基本上从腊月二十三这两天开始作为过年的时间周期的开始,开始准备过年需要的一些物质上的东西。当然从精神上也是一个过渡时期,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开始准备进入忙年的时节。古代,人们非常尊重火,因为有了火人们就可以吃熟食,这对人的生命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还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自然观。
从魏晋时期起,人们逐渐将小年习俗里的迎灶王爷与长寿关联起来。人们在小年时节,会制作糖瓜和一些麦芽糖制作的糕点,供奉在灶台上,表达祈求健康平安的寓意。
到了宋代,祭灶活动较为隆重。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写道:"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到了明清时期,小年期间祭灶民俗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槽炒豆水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