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谈不到24小时,美又推进对华301调查,话音刚落,普京亲信赴北京对表,中俄有大事要谈
据澎湃新闻报道,最近,国际局势可谓是风云变幻,各种消息让人目不暇接。中美两国的互动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两国刚结束会谈不到 24 小时,美国那边就坐不住了,迅速推进对华 301 调查,这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访华的消息也引发了广泛关注,他带着普京的 "重托" 来到中国,中俄之间似乎要有大事要谈。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先来说说美国这令人迷惑的操作。美国所谓的 301 调查,本质上就是一个 "霸王条款"。早在 1974 年,美国在《贸易法》中搞出了这么一个特殊条款,只要美国觉得哪个国家的贸易政策 "不公平、不合理",它不用经过国际组织裁决,自己就能单方面立案调查,调查完还能直接加关税、搞制裁。过去,美国就多次挥舞这根 "大棒",上世纪 80 年代,它看日本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卖得好,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就抡起 301 调查的大棒,逼着日本自愿限制出口;90 年代又三次拿知识产权问题对中国发起调查,每次都是为了让中国在谈判中让步。

这次美国在中美会谈后迅速推进 301 调查,目的很明显。一方面,它是想在谈判桌上保持强硬姿态,给中国施压,试图让中国在经贸等领域做出更多让步,满足美国的不合理要求。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向美国国内的鹰派势力和选民展示其对华强硬立场,巩固自己的政治支持。在美国国内,一些政治势力出于各种目的,一直鼓吹对华强硬,美国政府这样做,也是在迎合这些势力,服务于国内政治利益。
美国的这一行为,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发了不小的涟漪。对全球市场和产业链来说,负面影响可不小。这种不确定性会让市场信心受挫,企业在做投资和贸易决策时变得更加谨慎,不敢轻易扩大生产和投资。全球经济本就处于复苏的关键时期,美国的这种单边主义行为,无疑给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再把目光转向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的访华之行。米舒斯京访华,可不是一次简单的访问,他肩负着重要使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备受关注,而美国一直试图拉拢欧洲对中国施压,同时对俄罗斯也持续进行制裁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加强沟通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俄两国在能源、贸易、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一直以来都成果显著。在能源方面,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运行,让两国的能源互补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双方提供了可靠、稳定的能源供应。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满足了国内的能源需求,同时也帮助俄罗斯稳定了能源出口市场。在贸易领域,中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23 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达到了 538.4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7%,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 13 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双方在机电产品、农产品等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军事领域,中俄两国多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增进了双方的军事互信和协同作战能力,向外界展示了两国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