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日问题不止于双边关系,东亚尚未真正走出二战(5)

2025-09-18 10:54  观察者网

而为《奥本海默》辩护的一方,则指出日本在二战中其实是施害者,原子弹是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惩罚。但如果再往深处挖掘历史,又有人质疑,既然应该惩罚日本的战争罪行,那为什么美国赦免了日本731部队负责人石井四郎?而731部队的那些人体实验资料后来去哪了?当年以石井四郎为首的、从事人体实验的军医,在战后都没有受到惩罚,有的去了医药机构,有的去了大学医学院。731部队的人体实验资料则全部被移送到美国,至今未能公开。

1954年4月,奥本海默出席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安全听证会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对于战争罪行的追责,到底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如果要追问南京大屠杀、追问慰安妇等等问题,那么要不要追问原子弹和东京轰炸?要不要追问赦免石井四郎等战犯以换取731部队的人体实验数据的行为?

这些问题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很不彻底的。比如,像岸信介这样的甲级战犯也没有受到惩罚(只因为他跟东条英机是政敌),美国后来还让他当上日本首相,其家族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他的外孙安倍晋三。

二战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冷战需求主导了美国的东亚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对日政策立刻转向,从打压财阀变成扶植旧财阀、支持反共亲美的右翼政客,相当于把二战"余孽"又重新扶植为政界和经济界领袖。

如果我们把抗日战争理解为殖民和反殖民、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斗争,那么二战结束后,日本以及受到日本侵害的地区应该开启去殖民化、去帝国主义化的进程。但这个任务因为冷战的兴起而没有完成。

所以,我常说冷战在朝鲜半岛还没结束,其实岂止是冷战没有结束,连太平洋战争都没有彻底"结束",二战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清算。战后东亚就这样被拖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所谓"自由世界"和"共产主义"对立的格局,导致后来对历史问题的认知、理解和批判日益错位。

从这一点看,其实《奥本海默》的反思还是比较深刻的:电影对原子弹的批判恰恰和1995年美国进步派历史学者有极大共鸣。奥本海默在政治立场上偏左翼,曾经跟美国共产党走得很近,战后遭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这部电影有效展示出,美国官方对二战及原子弹的态度,和它的反共意识形态和冷战叙事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