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被害,失踪20年儿媳成疑犯

2025-11-27 13:45  头条

山东聊城高唐县一起二十年前的命案,关键证据显示作案工具上有男性染色体,而嫌疑人案发时早已离开现场。

六旬婆婆赵某某在家中被害,失踪的儿媳白某被列为重点嫌疑人。2023年4月,失踪20年的白某被找到并逮捕,但案件证据存在重大疑点:尸检报告显示被害人的死亡时间与白某的行动轨迹存在明显矛盾,且作为关键物证的斧头上未检出白某的DNA,反而检出了男性Y染色体。

2003年10月23日,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姜店镇,时年29岁的白某在精神疾病发作状态下打伤自己母亲后,前往婆家寻找丈夫未果,与婆婆赵某某发生争执。

据白某的嫂子刘女士介绍,白某婚前曾遭遇严重车祸,精神受创,婚后流产又加重了她的病情。案发当天,白某将自行车抵押借款150元后离开婆家。

两天后,赵某某被发现在家中遇害,头部遭斧子砍伤身亡。当地警方随后将失踪的白某列为重大嫌疑人。

2023年4月24日,淄博警方找到白某,高唐县公安局随后将其逮捕。白某被捕后,已被羁押两年多,案件至今仍在审理中。

案件最核心的矛盾点在于白某的行动轨迹与尸检报告的死亡时间无法对应。

根据案卷材料,白某于2003年10月23日离开婆家。而赵某某的两名邻居证实,10月24日赵某某曾向他们借锅做饼,说明当时赵某某仍然在世。

警方尸检确定的死亡时间为10月25日上午至10月26日上午之间。此时白某早已离开两天,从时间上看几乎没有作案可能。

起诉书称白某于10月25日上午行凶,但警方之前的追逃信息却称嫌疑人24日逃跑,这种不一致进一步削弱了指控的可信度。

案件的关键物证--作案斧头上存在多处疑点。

案卷中没有对斧头进行指纹鉴定的相关材料,且法院称已不具备提取条件。斧头上的生物样本经历了两次DNA鉴定。

第一次鉴定结果显示斧头上仅有赵某某的DNA,未检测到白某的DNA。

2024年公安部进行的第二次鉴定长达十页,检出斧头样本中存在Y染色体(男性DNA)。然而这份关键报告在第一次开庭时未出现在法庭上。

"检出Y染色体的DNA鉴定结论可以让我们产生合理怀疑,就是不排除有其他男性进入潘家窃取现金被受害人发现而行凶。"辩护律师王伟表示。

案件在司法程序中遇到多重阻碍。

高唐县检察院侦查结束后,聊城市人民检察院两次将案件退回,原因包括白某的行动轨迹与死亡时间不符。

白某的精神状态鉴定也出现反复。司法机关先后进行了三次鉴定,第一次结论是案发时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第二次因病史材料不足无法鉴定,第三次又得出限制行为能力的结论。

家属反映,后两次鉴定事宜未被告知他们。2025年7月30日,高唐县人民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此案。11月18日,第二次开庭重点讨论了首次未出现的DNA鉴定报告。

目前,辩护律师王伟已明确表示将为白某作无罪辩护,他强调现有证据完全无法形成闭环。而高唐县公安局一名负责人仅表示,此案已在法院审理中,不便就案情做出具体回应。

案件结果不仅关系到一个被羁押两年多的当事人的命运,更关乎正义能否真正通过司法程序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