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欧洲国家认为放弃援乌意味投降:已别无选择

2025-02-24 14:12  观察者网

特朗普政府的俄乌政策大转向,绕开欧洲直接与俄罗斯开展"越顶外交",副总统万斯更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投下"重磅炸弹"……震惊、愤怒、失望、抗议,欧洲政治精英的复杂情绪已经不足以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

特朗普的政策转向如何冲击欧洲在援乌问题上的立场?万斯的演讲将跨大西洋关系矛盾公开化,对未来四年欧美关系意味着什么?在世界局势越发不确定的的当下,中国声音如何在由西方建制派精英主导的平台呈现更大的影响力?

就相关话题,观察者网对话了刚刚参加完慕尼黑安全会议回国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姜锋教授,带来他的一线观察。

观察者网:这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俄乌冲突问题是绕不开的话题。能否请您分享一下现场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氛围,与往年的会议有何不同?

姜锋:俄乌冲突在2025年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由于政府换届,美国的乌克兰政策进入新阶段,迎来非常大的变化,从全力支持乌克兰到全力推动尽快停火,这带来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氛围。

此外,原本美国、欧洲站在一起支持乌克兰。如今,美国已经同俄罗斯开展直接接触、讨论结束战争的问题,欧洲人和乌克兰人深刻地感受到被"越顶外交"的滋味。尤其是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安会上的讲话,对欧洲人来说是巨大的冲击。

我在现场的一个直接感受是,对于美国已经表现出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想法或者说尝试,欧洲人是非常的担心、焦虑与失望。无论是大国小国,政治家、军人还是学者,他们都不满美国越过欧洲、乌克兰与俄罗斯谈判的做法。

不满之余,慕安会上欧方代表的普遍立场是,美国与俄罗斯关于乌克兰停战的任何决定,只要欧洲、乌克兰没有参与谈判进程,欧洲人都不会接受。此外,所有围绕停战的谈判进程,欧洲与乌克兰都要求参与。在具体条件上,一些欧洲国家领导人坚持让乌克兰加入欧盟与北约这两点"不容谈判",认为俄罗斯没有权力提要求。而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已经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不可想象",恢复到2014年之前的领土状态也不现实。因此,欧美双方在处理俄乌冲突的问题上,从出发点到原则都存在巨大分歧。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