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不是靠吹出来的,福建舰电磁弹射器,实力就摆在眼前!

2025-02-21 09:46  头条

2025 年 2 月 17 日,上海海事局发布的长江口大型船舶航行交通管制通告引发广泛关注。多方消息表明,此次管制区域的测试对象正是我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在完成长达 29 天的进坞维护后,福建舰正式开启第七次海试,标志着其服役进程进入冲刺阶段。

自去年首次海试以来,福建舰已累计完成七次关键测试,逐步夯实战力基础。推测此次第七次海试重点为电磁弹射起飞测试,还有可能首次验证空警 600 预警机与歼 15T 的弹射协同。空警 600 预警机作为航母战斗群的 "千里眼",与歼 15T 的协同作战将极大提升航母战斗群的侦察、预警和作战指挥能力,为形成完整舰载机联队奠定坚实基础。福建舰海试效率远超国际预期,对比法国 "戴高乐" 号总海试时长,以及美国 "福特" 号至今未完全解决弹射故障的情况,福建舰仅用 9 个月便完成七次高强度测试,彰显了中国造船工业的深厚底蕴和成熟技术。

此次海试的核心任务电磁弹射测试,直接关系到中国航母技术在全球的站位。福建舰采用 "一步到位" 的中压直流技术,与美国福特号的中压交流系统形成鲜明对比,中压直流系统具备结构简化、能耗降低、维护便捷等显著优势。从具体数据来看,福建舰预计故障率为 1/2000 架次,远低于美国福特号的 1/400 架次;储能效率达到 90% 以上,而福特号仅为 78%;在适配机型方面,福建舰可实现歼 35、空警 600 等全谱系舰载机的弹射,而福特号则在一定程度上受限。

若福建舰的弹射器测试成功,将标志着中国首次在航母核心子系统上实现对美国的代际超越,打破美国在航母电磁弹射领域长期的技术垄断。电磁弹射技术一旦成熟应用,将赋予福建舰三大能力跃升:弹射起飞可使歼 15T 挂载量增加 30%,燃油携带量提升 40%,打击半径突破 2000 公里,让航母战斗群的打击能力呈几何倍数增长;空警 600 上舰后,舰队防空识别圈可外推 500 公里,与卫星、无人机形成立体侦察网,极大提升航母战斗群的预警探测能力,提前发现潜在威胁,为作战决策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和更准确的情报;配合之后的核动力航母,中国将形成多航母战斗群常态化巡航能力,不仅能够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还将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提升中国在全球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此前曝光的臂章图案成为歼 35 隐身舰载机已实现在辽宁舰滑跃起降测试的有力证据。从技术层面来看,歼 35 搭载的涡扇 13E 发动机,单台推力 8.8 吨,使得歼 35 推重比达 0.8 以上,在 22 吨起飞重量下可携带 8 - 9 吨载荷,完全满足滑跃起飞需求。歼 35 的加入,将使航母编队形成 "歼 - 35(制空)+ 歼 - 15T(多用途)+ 歼 - 15DH(电子战)" 的混编体系。这一体系下,航母战斗群的作战半径延伸至 1500 公里,反介入能力显著提升,极大拓展了中国海军在远海的作战能力范围,让中国海军在复杂的海上战略博弈中拥有更强大的威慑力和实战能力。

参考辽宁舰 10 次海试、山东舰 9 次海试的经验,福建舰大概率在 9 - 10 次海试后于 2025 年下半年入列。在地缘博弈层面,美军 "肯尼迪" 号进度滞后尚未海试,海峡局势的潜在挑衅仍需警惕,福建舰的快速服役能够增强中国海军在台海及周边海域的战略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