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专机已经抵达中国,这次他要在中国待上整整四天时间,停留如此之久"实属罕见"。与此同时,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宣布,俄军正在几乎整条战线上发动不间断攻势,战略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俄罗斯军队手中。
前线猛攻与元首出访的精准同步
普京这次访华行程安排得很巧妙。他选择这个时间点来中国进行长达四天的访问,绝对不是偶然巧合。俄军在这个时候加强攻势,明显是为了确保总统在国外进行外交活动时无后顾之忧。战场上的优势往往能够成为谈判桌上的筹码,这个道理在国际博弈中一直如此。
格拉西莫夫选择的时机非常微妙。就在普京出访前夕,他向全球正式通告:俄军将继续在几乎整个前线发动不间断攻势。
他还宣布了一系列战果,自今年3月以来,俄军已经占领了超过3500平方公里土地和149个定居点。俄军已经从早期的重点区域突破,转变为如今"几乎整个前线"的不间断进攻。
这种变化显示了俄军的信心正在增强,也反映了俄军兵源和装备补给处于良好状态,比乌军要强不少。这种全线施压的战术,正在不断消耗乌军的兵力和资源,阻止其重新组织有效防御,同时俄军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口,通过持续不断的进攻行动来拖垮乌军的防御体系。
乌克兰的困境与应对
面对俄军的全线进攻,乌克兰军队正面临开战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兵力短缺、弹药不足和防御工事欠缺等问题相互交织,使乌军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格拉西莫夫分析称,乌军被迫将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不断投入不同的战场,专门用来"堵漏洞"。乌军在春夏季节集中全部努力试图减缓俄军攻势,但效果有限,目前正处于战略被动状态。
西方军援的延迟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乌军的困境。虽然近期美国批准了新的援助计划,但这些装备真正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时间。而俄军显然是想趁这个窗口期加大进攻力度,争取最大战果。
面对这种压力,泽连斯基已经在为全力结束俄乌冲突做准备。他证实,乌克兰方面将在本周联系那些有可能和俄罗斯进行接触的国家,包括土耳其等。
中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水平
普京这次访华前,俄方已经做足了功课。俄罗斯总统国际事务助理乌沙科夫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我们的双边关系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能源合作是中俄关系的重点。俄罗斯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供应国之一。2024年,俄中两国贸易额增长7.5%,达到创纪录的2449亿美元。金融合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超过95%的贸易结算已经使用卢布和人民币进行,基本实现了去美元化。
普京在访华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直言:"俄中战略伙伴关系是一股稳定的力量,作为欧亚大陆的两个主要大国,我们不可能对欧亚和全球的挑战无动于衷"。这句话放在当前全球局势下解读更显深意--今天掐断这条供应链,明天冻结那个贸易账户,结果不仅中俄企业受冲击,全球粮食、能源价格也随之大幅波动。
国际社会的反应与博弈
格拉西莫夫的声明也是向国际社会发出的一个信号。俄罗斯似乎在表明其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目标的决心坚定不移,同时也在试探西方国家的反应底线。
北约国家面临两难选择:加大援助力度可能引发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而减少支持则可能导致乌克兰战线崩溃。这种平衡正在考验各国外交智慧。
特朗普也在推动泽连斯基和普京的会晤,并不断威胁要制裁俄罗斯。但截至目前,美国似乎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在特朗普的最新一轮表态中,他甚至表示,如果必要的话,美国会同时向俄罗斯和乌克兰施加压力,以迫使双方结束冲突。他还再次质疑乌克兰"认为自己会赢"的想法,重申乌克兰不应该觉得自己能够战胜"比你大15倍的人"。
有分析认为,俄军全线进攻可能是为后续更大规模行动做准备。不排除俄方试图在冬季前夺取更多战略要地,为可能举行的谈判争取更有利地位。
另一方面,乌克兰正在全力构筑新防线,同时等待西方援助到位。未来的几个月将至关重要,可能决定战事的最终走向。但随着战事加剧,和平谈判的前景似乎愈发渺茫。双方立场差距巨大,且都在争取战场优势为谈判筹码。在这种背景下,短期内实现停火的可能性正在降低。
国际社会都在密切关注这场战事的发展,因为它不仅影响地区安全,更将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