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即将“握手言和”?特朗普突然下了道“命令”,先对中国退一步?

2025-09-02 17:07  郑州广播电视报

中美即将"握手言和"?特朗普突然下了道"命令",先对中国退一步?关键时刻,美俄要将中国拉上谈判桌

据报道,商务部对外的信息非常克制:前不久,中方赴华盛顿会见美方官员;中方愿与美方一道,继续发挥好磋商机制,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发言人没有披露会见对象与议题深度,媒体追问时,中方也给出"建议向主管部门询问"的标准答复。换句话说,谈,但不炒;谈,但不透。与此同步,特朗普在多场合对中国留学生释放强信号:拒绝中国学生是"非常无礼",会冲击美国"二流大学",美国"很荣幸"教育中国学生;他还把"核大国"塞进语句里,暗示与核地位相关的"相处之道"。

另一面,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拟议规章,计划收紧国际学生、交流访问者、外国记者的签证停留期限;欢迎与收紧并轨推进,典型的"口惠而实未至"联动。而在核军控上,记者会上的问答更干脆: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应承担"特殊优先责任"去大幅、实质削减,否则把中国拉进三边谈判既不合理也不现实。不首先使用、自卫防御、最低限度--这三句话,中方几十年没改过。

特朗普为什么挑"留学生+核大国"这一对组合拳?钱袋子与体面,是最直白的解释。NAFSA给出的数据很扎眼:2023-2024学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438亿美元、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特朗普把"二流大学会先受伤"挂在嘴边,说穿了是在替高教系统"找水源"。而"核大国"这种提法,本质是一张"外交台阶卡":用带有体面意味的安全语汇,给自己在对华口风上的回旋余地找理由,既方便对内说服强硬派"我是在处理大国关系",也方便对外暗示"我不是单纯的交易型思维"。

问题在于,善意不是一句口号,安全也不是一句标签。如果签证停留期限收紧的规则推进、口岸滋扰盘查不降噪,留学生的"欢迎"就只会停留在摄像机前;如果核军控继续用"拉中入局"的姿势发力,而不是美俄先行实质削减,所谓"核大国间的友好"只会被看作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