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是这场跃迁中的参与者和塑造者。2018年,美团将归属于外卖业务的"速购"单独拆出,更名为美团闪购,并在当年7月成立闪购事业部。
美团闪购定位于30分钟内实现万物到家的即时零售,只是在正式成为独立业务之前,美团闪购更多是公司内部以及行业内的叫法,在用户层面感知度不强。美团APP首页没有这个业务的入口,搜索美团闪购则会直接跳转至超市便利入口。
尽管感知不高,但那时已经有相当比例的用户开始把美团闪购当做"应急救场"的救星:暴雨来袭时下单的雨伞和充电线、深夜加班时购买的提神饮料、家庭应急维修买的五金工具、生病时急需的药品……快递电商无法满足的即时性消费需求,反而是拥有庞大本地配送团队的美团的优势。
然而,由于可配送商品的SKU有限,且商家做不到24小时营业,当时闪购业务的天花板不够高,仍然有很多用户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 4月12日,北京,街头的外卖小哥。当代年轻人逐渐从计划型消费转向应需购买的即时性消费。图源:视觉中国
年轻人的消费理念总结下来,无非是"该省省,该花花"这六个字:既要拥有较高的消费体验,又不愿多花冤枉钱。但在不少消费者的传统认知中,"快"还和溢价高以及质量不佳挂钩,大部分人宁愿多等几天快递,也不想花高价买一些不靠谱的商品。
因此,谁能在保证产品供给量和产品质量的同时,把价格打下来,把时效提升一点,谁就有机会在红海中找到一片清澈的海域。
转折发生在2020年,美团开始试验闪电仓模型,随着名创优品、屈臣氏等零售品牌,以及沃尔玛、永辉等大型商超陆续入驻,美团闪购的商品池开始急速扩容,涵盖了生鲜食饮、数码家电、美妆个护等多个品类,与传统电商的价差也越来越小,比如一桶5L的农夫山泉,4月16日在美团闪购上售价为8.5元,在某传统电商平台上则为7.8元。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曾在2024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上分享了一组数据:2024年1月至8月,美团闪购夜间订单占比持续提升,达到26%;有超过1亿用户在跨城迁徙时用上了闪购;在美团,有2112万盒面膜、178万条女士裙子、346万台电风扇、16万个游戏手柄、4万台洗衣机干衣机等各类日常用品被卖出。原本很多属于传统快递电商的领地,正在被美团的即时零售业务蚕食。
到今年,美团将"闪购"这个业务彻底独立化、品牌化,并正式以"美团闪购"的品牌推向消费者,一方面进一步加快其渗透C端的速度,在消费者高频的日常消费上取得更大的进展,也意味着在即时零售领域,还要把品牌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