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谈判桌前的暗战:稀土与软件的"攻防博弈"
这场市场震荡的背后,是中美在关键资源与技术领域的"攻防博弈"。美方此次放出软件管制消息,直接导火索是中方10月9日出台的稀土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新规。该规则涵盖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等全产业链技术,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价为"中国版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精准击中了美西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痛点。
为应对稀土依赖,美国近期动作频频:10月20日与澳大利亚签署关键矿产协议,试图构建"非中国供应链";特朗普政府砸重金投资本土矿产开采,但资本却因"政策不确定性"避而远之。国际专家普遍认为,美国要建立独立的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10-20年。在这种现实差距下,软件管制成为美方为数不多的"反制筹码"。
眼下,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会谈已进入倒计时。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已先行抵达,贝森特随后跟进,双方计划在周六、周日展开两天"充分会谈"。贝森特直言希望"为本周末解决此事,让两国领导人能以更积极的基调展开APEC峰会会谈",但同时不忘放话"没有任何事情是板上钉钉的"。这种"软硬兼施"的姿态,预示着会谈将充满拉锯。
中方的立场则始终明确。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强调,坚决反对美国"实施单边长臂管辖措施",若美方继续走错误道路,将"采取果断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也指出:"关税战、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双方应该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四、未来展望:不确定性仍将主导市场节奏
尽管特朗普表态"会达成所有协议",但市场已不再轻易买单。美股期货的小幅下跌表明,投资者开始清醒认识到:即便短期内达成大豆等非核心议题的协议,中美在科技、资源等核心领域的博弈仍将长期存在。APEC峰会期间的"场边交谈"或许能缓解紧张氛围,但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政策不可预测性"带来的市场焦虑。
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当前最需要警惕的不是某一项具体政策的落地,而是"特朗普式威胁"成为常态。当模糊性成为政策工具,当不确定性成为谈判筹码,资本市场将被迫进入"高波动时代"。正如一位华尔街分析师所言:"我们不怕坏消息,只怕没消息--或者说,只怕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模糊威胁'会来自哪里。"
在这场博弈中,没有绝对的赢家。美方的极限施压虽能短期获利,但长期将损害美国软件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中方的反制措施虽能维护核心利益,但也面临产业链重构的阵痛。唯有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才能让悬在市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真正落下--这不仅是对中美双方的考验,更是对全球贸易体系稳定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