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访美回国,特朗普掐准时机下令,抓捕300名韩国工程师。看到这一幕的李在明,碍于美韩同盟,即便心中再憋屈,也只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说了一句:这是对韩国的侮辱。从美国海关移民执法局社交媒体账号公布的现场画面中可以看到,这件事发生在佐治亚州的韩国LG汽车电池厂,美国执法人员对该厂突击搜查,把韩国工程师们拉出厂外,站成一排,面朝前背朝后,双手朝上,随后美国执法人员在对他们一一检查之后,给他们带上手铐和脚铐,牲口一般押上大巴车。
倘若这些韩国工程师涉嫌违反美国法律,美国的执法部门确实有权采取突击搜查和逮捕措施。那么他们确实违法了吗?
美国国土安全部表示,这次行动针对的是非法就业和与移民身份不符的人员,这些韩国工程师属于非法入境美国,或者持有的签证属于非工作签。
那么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有些韩国工人可能是通过旅游签证、商务签证入境,但却在这个汽车电池工厂工作。或者干脆没有合法工作许可,这确实违反了美国移民法。但有些人可能是通过韩美免签计划入境。他们可能是受派驻的技术工程师,参与工厂建设或技术指导。
因此,这些被抓的韩国人并非所有都违反了美国法律,有些人可能确实违规务工,但也有一部分人可能是合法持签证的技术人员,只是被一起带走了,事情的全貌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解释。那么特朗普政府为何要在李在明访美结束后不久,搞这一出呢,我看这事儿不是巧合。
表面上是移民管理部门执法,代号"低压行动",说是检查签证违规、非法就业,号称筹备了好几个月。但时间点卡得太敏感了。
李在明刚访美,且刚谈完投资合作,本该是热络期,结果转头就给韩国人来了个"铁链锁人"。这背后明显有政治因素。一方面是告诉盟友和外企,美国欢迎投资,但必须合法合规,不能踩红线。
另一方面,也是特朗普意在对国内打造"法治优先,美国工人优先"的叙事。说白了,这一出就是"合作可以,但别忘了谁是老大"。
还有一方面的因素不得不提,美韩在3500亿美元投资的贸易协议细节上有严重分歧。尽管李在明访美时对特朗普表现得毕恭毕敬,但抵制提供相应的投资细节,始终想推动重新谈判,此举引白宫不满。
对白宫来说,这就是典型的"端上桌的菜你挑挑拣拣",态度上显得不够配合。于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执法行动,很可能也是一种"敲打":告诉首尔,协议签了归签,但细节必须照华盛顿的规矩来。
想来也唏嘘,美国关税战期间,韩国是首批与美达成贸易妥协的国家,提出用1500亿美金的韩企投资,换特朗普对韩关税高抬贵手。如今来看。妥协换不来尊重,一纸贸易协议换来的却是执法铁拳砸到韩国人员头上。
现实告诉我们,美国的态度是要钱可以,要合作也行,但始终是一手给甜头,一手敲警钟。韩国想靠投资换安稳,结果换来的只是更深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