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外长通话,王毅还是没松口,德国该派谁来收拾烂摊子?
在德国外长取消访华后,为何又主动打来电话寻求沟通?王毅外长没有松口,德国又该派谁来收拾烂摊子?
11月3日晚些时候,中德外长进行了电话沟通,据外交部官网发布,王毅外长是应德方请求接了这通电话,显然,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主动打来电话,想要化解此前中德的外交风波。

此前,瓦德富尔多次以"强硬"姿态谈论中国议题。原本按安排,他应于10月26日访华,但在临行前,他公开表达对中国稀土政策的批评,还表示此次访华目标之一就是推动中国取消限制性措施,语气中带有明显施压意味。
其次,瓦德富尔还要求中国利用影响力推动俄乌和谈,并声称"没有其他国家像中国这样,对俄罗斯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更引发争议的是,他在台湾问题上发表不当言论,他声称,在访华期间会向中方强调台湾海峡这一重要贸易走廊自由流动货物的重要性,并且警告如果自由流通"因暴力冲突而不再可能,将对世界许多地区的繁荣产生影响"。
如果仅仅是在稀土和俄乌问题上有分歧,那么中德还能够谈一谈,但是瓦德富尔在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作出错误表态,释放出干涉台海的信号,这就踩到了中方的红线,当即遭到了中国外交部的批评,中方点名提醒德国,作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国家,理应恪守原则。

在舆论压力下,德方于10月24日宣布瓦德富尔推迟访华,并解释是"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会谈"。
从外交惯例看,这更像是中方通过"不安排会见"方式,给德方一个自行调整的空间。
按照瓦德富尔的说法:"那只是推迟,不是取消。"他计划"尽快"与中方通话,并重新安排访华行程。
那么,这次通话之后,是否有"松动"?

从通话信息看,王毅外长开场便重申双方存在分歧不应"麦克风外交",并强调尊重事实、避免错误言论。
随后王毅外长又给瓦德富尔上了一堂"历史课",指出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因此我们也希望,经历过分裂之痛的德国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台独"行径。
整体语气虽然保持建设性,但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主动降低门槛。最值得注意的是外交部通稿中的一句话--"王毅欢迎瓦德富尔适时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