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涉嫌非法集资被警方抓获",这样的新闻标题足以让不少人心头一震。提及"王俊凯",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TFBOYS成员,很难将这个名字与"非法集资"联系起来。不少网友带着疑惑点进新闻,才发现原来是一场因同名引发的乌龙--11月25日义乌警方发布的通告中,犯罪嫌疑人王俊凯是36岁的浙江义乌人,与明星王俊凯仅是同名同姓,并非同一人。这场虚惊虽已澄清,却让另一个疑问浮出水面:为何警方此次直接公布了犯罪嫌疑人全名?

熟悉警情通报的人都知道,为保护公民隐私,警方通常会用"王某某""王某凯"这类模糊化表述,极少直接公开全名。正因如此,此次义乌警方的做法引发诸多猜测,甚至有网友质疑"警方是否在蹭名人热度"。面对争议,义乌市经侦大队民警给出了清晰解释,解开了大家的疑惑。原来,这一做法并非特例,而是基于案件性质的必要举措--该嫌疑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且为个人作案,通报的核心目的是精准触达受害人。
对非法集资案件而言,及时联系到受害人至关重要。民警坦言,若通报中仅写"王某某"或"王某凯",在"王"姓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受害人根本无法确定涉案人员是否为自己认识的人,极有可能错过报案时机,导致财产难以追回。公开全名,正是为了让曾向该嫌疑人出借资金的人快速识别、及时报案,既助力案件侦办,也为受害人挽回损失提供保障。事实上,义乌警方在2024年12月30日发布的刘晶晶涉嫌非法集资通告中,也曾公开过嫌疑人全名,这是同类案件的常规操作。
厘清前因后果后不难发现,警方公布全名的做法并非"标题党",而是出于办案实际需求的专业考量。这场由"同名"引发的关注,也让公众看到警情通报背后的考量--在保护隐私与保障案件办理效率之间,需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平衡。对普通民众而言,若真认识36岁的义乌籍王俊凯且有资金往来,应尽快携带证据向警方报案;而对更多人来说,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面对热点新闻不妨多一份耐心,避免被表面信息误导,理性看待警方的执法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