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开始算总账,一举击中美“七寸”!关键时刻,特朗普接到北京电话

2025-11-26 16:59  郑州广播电视报

中方开始算总账,一举击中美"七寸"!关键时刻,特朗普接到北京电话,对外释放信息量大

据央视网报道,11 月 24 日晚,新华社一条简短的通稿在国际舆论场掀起波澜 -- 中国国家领导人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这个时间点选得颇有深意,三天前中美两军刚在夏威夷结束海上军事安全磋商,两天前美国财政部刚披露中国连续第五次减持美债的数据,而一天前中国在卢森堡发行的欧元主权债券正被全球资本疯抢。多重事件交织下,这场越洋通话更像一次精准的战略传递,而中方此前减持美债的动作,早已悄悄击中了美国的 "七寸"。

先看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美国财政部 11 月 18 日公布的报告显示,9 月中国减持 5 亿美元美债,持仓降至 7005 亿美元,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五次减持。可能有人觉得 5 亿美元数额不大,但把时间线拉长就懂其中分量:2013 年中国持美债峰值超 1.3 万亿美元,2022 年跌破万亿,如今已缩水近六成。更值得玩味的是同期其他债主的动作 -- 日本增持 89 亿坐稳第一债主,英国却狂抛 393 亿用脚投票。这种分化背后,是国际社会对美债信心的真实写照。

美国的 "七寸" 从来不是军事霸权,而是以美债和美元为核心的金融根基。10 月初美国政府因钱不够停摆,10 月底欧洲评级机构直接把美国主权信用从 "AA" 砍到 "AA-",这已经不是警告而是红牌。要知道美军每年几千亿美元军费,靠的不是税收盈余,而是全球资本购买美债的输血。中国作为第三大债主持续减持,传递的信号很明确:不会再为美国的债务风险买单。英国的跟风抛售更说明问题,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其持仓里藏着各国资本的选择,近 400 亿的减持规模,本质是对美元信用的集体用脚投票。

就在美债遭冷遇的同时,中国在卢森堡发行的 40 亿欧元主权债券,迎来了 26 倍的超额认购,1045 亿欧元的认购金额把 "香饽饽" 三个字焊得死死的。这可不是单纯的金融操作,而是军事安全与经济信用的联动 -- 全球资本愿意押注中国,本质是相信中国经济的稳健,而经济稳健恰恰是国防力量持续发展的底气。对比之下特别讽刺,美国靠印钞维持军费,中国靠经济韧性筑牢国防,两种模式的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