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得知,不仅酱酒出现价格倒挂,其他香型产品也有倒挂现象。
"厂家从来不考虑市场容量,到处收酒。自己产的不够,为了利润,收别人的酒投放市场。结果过剩,价格下跌、倒挂,库存很大啊",一行业人士感叹道。某厂家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前期都是招聘新人员,主要是开发新客户,几十万就能代理做经销商,前几年主要是客户结构增长,开瓶并没有那么多"。
积压的库存、倒挂的价格,开瓶率低,那些将资金押注酱酒的经销商们此刻正经历着一个寒冬。安信证券在参加今年全国糖酒会后,发布的周报中提到:"当下宏观经济较为低迷,前期疫情及管控较为严格,导致消费力和消费场景都有损失,酒类等行业动销惨淡。因此经销商对于后期销售信心不足,主要体现在经销商打款积极性较差、对厂商抱怨较多,同时在代理新品牌时较为谨慎,行业的渠道张力受到严重压制"。
贴牌酱酒体系混乱,品质难以保证,消费者成"冤大头"
对于经销商来说,知名品牌的利润率掌握在厂家手中。于是,贴牌酱酒或者小品牌的酱酒成为了其利润增长点。但是,不够成熟的品牌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某商超酒水相关负责人告诉《消费者报道》,消费者比前几年冷静了一点,可能是手头没什么钱了,茅台炒得太过了,顾客开始接受一些品牌知名度没那么高、品质不差的酒,这两年陆陆续续出了很多以前没怎么见过的酒,但这些新出来的品牌在商超渠道的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包括珍酒也不好卖,消费者还是更倾向于传统品牌,鲜有人愿意做吃螃蟹的。"当然我指的是零售端,团购渠道可能不太一样",他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