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是曹操最得力最器重的谋臣,被曹操称之为张良一般的重臣。荀彧曾在奉迎献帝、对二袁用兵等重大问题上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先后向曹操举荐了一批具有"命世大才"的荀攸、钟繇、陈群、司马宣王、郝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等十数人。荀彧不愧为曹操智囊中之翘楚,他所引荐的人才在曹操手下产生作用和影响是无可估价的。曹操每遇大事,必先征询荀彧。
这样德才兼备、勋劳卓著的谋臣对曹操来说是师友之间的重臣,仅因不同意曹操复九州之置和加曹九锡、进魏公之举,就导致太祖曹操心怀不满而借故加害,其对人才的迫害,是令人惊愕的。
曹操对名望和才能都不亚于自己的人才的妒忌进而迫害之的偏狭心理。荀彧劝阻曹操加九锡、进魏公的言辞,击中了曹操代汉自立的深曲,曹操早就把黄袍作内衣而穿在身上,他篡夺汉室不过是时间问题,当然曹操要搬开荀彧这个阻碍,是曹操践踏人才的典型事例。
崔琰是曹操倚重的心腹之臣,也是在曹操进魏王这件事上获罪而被赐死。与荀彧不同,崔琰之死是被曹操以似是而非的流言而处死,而且株连谋臣毛玠,充分表明曹操多疑而善猜度的本性,极端的嫉妒使他泯灭了理智。野史载:崔琰曾代替曹操接见匈奴使者,这是因为崔琰相貌堂堂,有名士风度,而且在朝中很有威望。事实上,曹操对这样的人是非常忌惮的,让他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者,从一个侧面暴露了曹操的自卑心理,也为后来杀崔琰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