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清朝交战处于劣势,当皇太极提出议和时,崇祯为何断然拒绝(7)

2022-04-08 11:00  360kuai

崇祯皇帝基于性格上的缺陷,与对文官集团的妥协,再加上被卢象升等主战派大臣的夸张蒙蔽,最终落得个自尽的结局,留下"然皆诸臣之误朕也"的悔恨。

杨嗣昌在后世常常被比作秦桧,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比较并不贴切,秦桧主和是为金国利益代言,为求苟安出卖国家利益,而杨嗣昌主和则不同,明朝当时内忧外患,势必要做出选择,先解决一方面的问题,再解决另一方面的困难。

杨嗣昌主和,便是做出先稳住外部解决内部的决定,况且当时皇太极提出的议和条件相对合理,并没有使明朝丧失主权,甚至同意"去帝称汗",并且允许明朝将岁币改成抚银。

这样的议和,更似檀渊之盟,而绝非是绍兴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