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冀虽得太子之位,仍不放心叔叔,终于将李景遂毒杀,他自己不到一年便暴病而亡。因为李璟的二、三、四、五子都早亡,李煜成为长子,于是登上储君之位。
大哥李弘冀与叔叔李景遂的鹬蚌相争,让李煜渔翁得利,这看似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李煜也一直维持着低调,埋头书本,一面"精究六经,旁综百氏",一面倾心佛教,自号"莲蓬居士",而"未尝干预时政"。其间所写的诗文,也是"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这般看透红尘之作。以至于后世苏东坡,也认为他有着"欲脱世网而不得"的无奈。
细究历史,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钱俶的《南唐后主陇西郡公李煜墓志铭》中,总结李煜是"早知国事",不但"工书画,明音律",而且还"善兵法"。徐铉所撰《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中,更将李煜誉为诸葛亮一般的人物,说其失败是因为"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墓志铭总是要有所誉美,但一些事实也表现了李煜绝非不问世事、看透红尘。
955年,后周世宗柴荣率兵第一次征南唐,大败唐军,连下数州之地,饮马长江。内外交困之际,此时年仅19岁、还是安定郡公的李煜,被委以沿江巡抚使的重任。李煜严加守备,安抚民心,使得"初守建康,民咸德之"。而屡战屡胜的柴荣见到南唐守备严密,知道渡江困难,不得不慨叹"彼有人焉,未可图也",率军北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