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不起!欧盟高官要保护欧洲车企,“暗示将对中国在欧车厂下手”

2025-11-08 09: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齐倩】

"焦虑",是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领导人的普遍共识。

眼见自家老牌车企恐跟不上时代,落后中美,欧盟竟焦虑到要动摇"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原则。

当地时间11月7日,欧盟委员会分管产业战略的执行副主席斯特凡纳·塞茹尔内接受意大利《新闻报》采访时直言,中美竞争对手来势汹汹,欧盟需要动手帮自家汽车产业一把,包括重新评估欧盟零排放目标,以及对中国投资"设定条件",剑指中国车企在欧洲的生产基地。

"我们应保卫汽车工业免受来自中美的威胁,我们欧洲人很天真,"据路透社、意大利能源网站Energia Oltre转述,塞茹尔内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必须少一些天真,恢复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标准"

塞茹尔内说:"欧洲是唯一缺乏产业政策战略思考的大陆。"

他警告称,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十年内欧洲生产和销售的汽车将从1300万辆减少到900万辆。

他继续表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仅在意大利的销量就增长了150%;"更令人担忧的是",据估计,到2035年,欧洲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从70%下降到55%;"更糟糕的"是组件的份额,我们将从目前的85%降至50%以下。

塞茹尔内提出三点建议:灵活应对气候目标、寻求多元化出口,以及制定新规则以保护欧洲的生产。

欧盟委员会分管产业战略的执行副主席塞茹尔内 视频截图

他首先强调:"我们必须对2035年完全停止内燃机汽车的目标展现灵活性。"

2023年3月,欧盟决定从2035年起禁售会导致碳排放的新的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在德国要求下,使用碳中性燃料的新的燃油车有望在2035年后继续销售。欧盟称,根据这项法规,新的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的碳排放量到2035年将减至零。

路透社称,欧盟预计将在年底前审查这一目标,以回应欧洲车企的关切。

塞茹尔内表示,欧洲车企应开拓新市场以增加销售,同时欧盟机构应减少官僚障碍。他举例说,欧盟正在与印度谈判,印度目前对欧洲汽车征收150%的关税。

在此次采访中,塞茹尔内还暗示将针对在欧洲的中国生产基地采取措施。他指出:"目前在西班牙和匈牙利,有汽车制造商使用中国零部件和中国工人组装中国汽车,这是不可接受的。"

当被问及欧洲是否应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时,塞茹尔内称:"有必要对在欧洲的外国投资设定条件。"他同时补充说,他不认同加税,关税会引发贸易紧张并损害生产。

此外,他还提出,为减少对中国的稀土矿依赖,欧洲应考虑巴西、加拿大和非洲国家等新供应商,引入使用限制,加强回收,并投资于潜在的本地开采点。

本周早些时候,塞茹尔内曾透露,欧盟委员会计划在12月10日推出一项更广泛的战略,宣布创建一类新的经济型小型电动汽车,以对抗来自中国的竞争并重振内部市场。

比亚迪位于布达佩斯的欧洲总部大楼 比亚迪官网

作为中国外贸"新三样"之一,新能源汽车今年"出海"动能强势。据央视新闻消息,今年前4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超64万辆。

7月末,行业研究机构JATO Dynamics发布的最新分析显示,今年上半年,28个欧洲国家(包括英国)的新车注册中,有5.1%为中国品牌,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几乎翻倍。

"欧洲领导人尽可以抱怨中国电动汽车充斥欧洲大陆,但他们的抵制或徒劳无功,"有媒体8月份指出,今年夏天,德国高速公路上越来越多地出现运输车,将比亚迪、零跑汽车和长城汽车的车辆从港口运往经销商。在瑞典和英国的道路上,小鹏和极星的汽车也变得越来越常见。

市场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全球分析师费利佩·穆尼奥斯表示:"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欧洲消费者做出了积极反应。看来这些品牌已经成功地解决了此前困扰他们的认知和意识问题。"

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崛起,让欧洲老牌车企面临严峻挑战。欧洲行业高管警告说,欧盟去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使技术共享变得更加困难。

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主席康林松(Ola Kallenius)此前指出,保护主义加剧将使欧洲遭受最大损失,因为欧洲企业从全球化中获益最多。他呼吁开放市场,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最好的市场参与者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