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封驳制度对皇权和相权的制衡作用(4)

2023-07-17 09:39     360kuai

首先,李世民自己非常重视封驳制度的建立,他亲自倡导封驳制度,支持谏臣的封驳行为。

据《贞观政要》等史书记载,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有一次与时任黄门侍郎的王珪谈话,便是大力支持封驳制度。李世民表示,朝廷之所以设置中书省和门下省两套系统,就是为了互相监督和互相制衡,所以,当中书省依照皇帝的旨意起草诏令之后,若诏书有误,或有违法之处,要求王珪等务必要代表门下省挺身而出,将诏书驳回。

还有一次,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四月,唐太宗在太极殿与房玄龄等大臣商量政事时,明确表示,中书省和门下省皆是朝廷权力运作的核心部门,诏书有不合规之处,房玄龄等一定要及时审查驳正。李世民认为,他让房玄龄等主持中书省或门下省政务,其中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协助皇帝一起决策,而不只是按旨意办理文案。

所以,魏征、房玄龄等之所以敢于挺直腰杆对唐太宗的诏敕进行封驳,这与李世民的开明治政风格和对封驳制度的积极倡导有密切关系,而有了魏征等谏臣的封驳,这使李唐王朝在王朝建立的初期减少了不少决策的失误,"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形成,与封驳制度的顺利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唐王朝建立之初较完善形成的"三权分立"制度,使封驳制度的建立有了制度方面的合法保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