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封驳制度对皇权和相权的制衡作用(3)

2023-07-17 09:39     360kuai

唐太宗与魏征画像

其中,有一个事例很具典型意义。李世民刚登上皇位,当时,内乱虽渐平,但外患仍不止,东突厥屡次冒犯唐朝,骚扰不断,执掌国家权力不久的李唐王朝面临着巨大的国防压力,而之前的长期战乱又使唐王朝兵力比较缺乏,于是,为了加强国防力量,唐太宗派遣中央使臣到各地督促征兵事务。当时,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在十六七岁的男子中,有成熟早、身体强壮的可以纳入征兵范围,而这位宰相的建议得到了李世民的赞同,遂开始下诏书,要求征收包括十六七岁的男子当兵。可是,诏敕下到门下省后,被时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给驳了回去,魏征认为,唐朝的征兵律令规定,只能征收年满十八岁的男子当兵,而诏敕降低了征兵的年龄线,违反唐朝律法,魏征驳回诏敕,要求唐太宗重拟诏书。

在唐一朝,魏征是很具典型意义的谏臣,他曾多次封驳唐太宗的诏书,成了著名的谏臣,有时,魏征的严肃封驳让李世民很没有面子,魏征因此而惹怒了李世民,但魏征仍然坚持,而且往往坚持到最后,他的建议和驳回的意见被李世民接受了,成了纠正皇帝决策的重要谏言。魏征当谏臣的这一类举动对于保证唐太宗决策的合法性和正确性起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魏征之所以能当好谏臣,能有效进行封驳,这与李世民的开明治政风格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同时,也是与唐初所建立的三省分立的制度和封驳制度的顺利发展也是有紧密关系的。

今日关注
更多